静宁唱火“小苹果”

家乡区县: 甘肃省静宁县

歌曲《小苹果》风靡大江南北。不过说到对苹果的感情,估计很少有人能比得上甘肃静宁人。当经济增速放缓让不少地方感受到丝丝寒意时,静宁县苹果产业却发展得红红火火,开着汽车、住着楼房的果农谈起小苹果,真应了那句歌词——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骄傲:小苹果“火”静宁羊年春节前后,静宁各家苹果经销企业就没闲着,各地苹果订单纷至沓来,一辆辆满载苹果的货车从静宁奔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拥有5万吨苹果贮藏能力的静宁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经销的苹果曾被端上北京奥运会的餐桌。公司冷库里红彤彤一片,果香沁人心脾。公司负责人常继锋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儿的苹果在全国口感最好、价格最高,在大城市每斤十二三元,也不愁销路!”

静宁果农们对苹果更是心怀感恩。治平乡雷沟村的沟沟峁峁都种着苹果树,甚至路边也见缝插针地种上几棵。“我们村几乎家家有小汽车,只有60户的三社,近两三个月新买和更换了8辆小汽车,都是十六七万元以上的。”村主任雷托胜脸上洋溢着喜悦,去年雷沟村苹果亩均纯收入2万多元,他家有9亩果园挂了果,收入30多万元。

“静宁苹果以县为单位创了三个全国第一:面积最大、价格最高、贮藏能力最大。”推广苹果30年、堪称小苹果“代言人”的静宁县林业局副局长王国庆,说到静宁苹果一点儿也不谦虚:静宁苹果种植面积101万亩,是中国驰名商标,多年来价格稳中有升,去年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37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三以上,15万农民靠种苹果稳定脱贫。

作为一个西部传统农业县,静宁缺矿产,没啥工业,城镇化水平却从2000年的13.7%提高到现在的26%,就是因为苹果产业的带动。许多果农虽然在果园忙碌,却在城里买房居住,孩子也在城里上学,每天开着私家车往返城乡。当地人戏称:“静宁是农村支援城市!”

“新常态带来新挑战,我们的‘小苹果’也要唱新篇!”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说。

变化已经开始,静宁一家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在威戎镇建起占地2500亩的现代苹果生产技术推广示范园,每亩果树数量能翻一倍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也大大提高,过去一个人只能管3亩果园,而示范园一个人能管上百亩。这种集约化经营模式,将大大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不再费时耗力。

从今年起,静宁还将对乡村卫生环境进行大整治,并加大交通、水利、文化等投入,年底就能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雷托胜风趣地说,只要果园能富,乡村能美,相信还是会有年轻人种苹果的。

梦蝶芳菲(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