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的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贵州省绥阳县

绥阳县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绿色产品基地,旅游休闲新区,发展新型工业,跻身经济强县”和“抢位争先”的目标定位,解放思想抓创新,瞄准一流抓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坚持和谐发展,改善民生取得突破。高度关注群众利益,就业和再就业、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济困助学、住房、扶贫开发等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新增城镇就业232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32人。全年用于社会保障和民生的资金5527万元。其中发放农村低保金1092.5万元,增长112%,城镇低保金321.9万元,增长39%。24116名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农村低保,3003名城镇困难群众享受城镇低保。28683名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47405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90名农村困难群众、110名城镇困难群众得到大病医疗救助。7884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投资486万元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6936平方米,80户受益。投资450万元完成廉租房建设5965平方米,111户受益。以保畅通、保供电、保供水、保物资供应为重点,积极应对雪凝灾害和灾后重建。发动干部群众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近170万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0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623元,增长14.5%。
坚持跨越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不断提高。预计GDP总量达到28亿元,增长15.1%,人均GDP达到78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93亿元,增长34.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增长26.07%。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增长3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增长20%。
发展质量明显优化。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从上年的6%上升到6.88%。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达到92.04%。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45:23:32调整为43:24:33。

坚持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现。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家,规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4万元,增长35%,税金总额3365万元,增长36%。完成技改投资1.5亿元,增长30%。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顺利实现零上访搬迁,并正式开工平场,45万吨田湾煤矿开工建设,清溪河电站工程1号机组安装完毕。煤炭、机械铸造、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初具规模。风华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重越金属、宏安玻璃、金田铸造等一批企业入驻绥阳。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亿元,增长29.7%。
农业经济平稳推进。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7.17亿元,增长8.26%,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预计完成29.22万吨,增长6.57%。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并成为全省、全国先进典型。烤烟收购创1998年“计划种植、合同收购”以来最好成绩,完成收购18.58万担,烟叶特产税和烟农总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分别达到2678万元、1.21亿元。辣椒产量完成2.21万吨,增长23.56%。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步伐加快,实现畜牧产值7.3亿元,增长12.48%。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完成空心面技术培训400余户,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实现蔬菜订单销售3.3万亩,“万元田”示范推广3.29万亩。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更加繁荣。成功举办“第二届诗歌艺术节暨辣椒节”,雅泉生态园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双河洞地质公园研究》成功出版。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32%。双河洞景区正式开园营业,汇源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接待点规模、档次得到大幅提升,后槽至天江旅游公路建设正式启动,水晶温泉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新增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大型商场1家,净增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97家(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增长21.4%。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出现可喜变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4亿元,红旗西路、和平路改造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工程正式启动,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垃圾中转站完成选址,县城近期发展规划和茅垭、旺草、黄杨三镇修建性详规全面完成。长效公寓、仁和苑、天宇花园相继完工,完成商品住宅建设8.62万平方米,总投资4242.4万元。城镇化率达到32.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四在农家”创建点60个,6.2万农民享受到创建成果。交通网络逐步完善,207省道绥阳段改造路基工程完成65.6%,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油路建设50公里。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烟水配套、沼气池、油料基地、农村安全饮水和集镇人饮工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沼气池3500口,推广节能燃气灶190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阶段性工作。青杠塘、旺草、枧坝变电站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城南35KV变电站正式开工。信息化工作进展迅速,政务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实现82%自然村通电话、57%行政村通宽带,移动通讯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到85%。

2015小石(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