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南溪长江大桥即将动工,工期预计三年,投资6.5亿,建成后将为两岸百姓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我们也将关闭自清朝年间就一直使用的渡口——广福门渡口。”5月22日,南溪区交通局项目处工作人员刘桢站在绿化优美的南溪滨江路与建设中凤凰大道衔接处,背后是平稳的长江水面,在他的描述下,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似乎呼之欲出。
刘桢口中所述的南溪长江大桥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中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项目,对完善长江过江通道布局,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大桥的建设将对改善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市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推动南溪积极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带意义深远,除此之外,这个大桥对于南溪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这座大桥的修建采用的是PPP模式,也是四川省确定的PPP模式试点。
与规划建设的南溪长江大桥遥相呼应的是另外一个即将完工的PPP项目——南溪区文体中心。文体中心项目位于该区滨江新城核心区域,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122亩,包含游泳馆、体育综合馆、文化综合馆、综合文娱馆、博物馆等场馆,整个项目将于今年底全部完工。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PPP合作的企业,“PPP模式为政府和民间资本都减轻了压力,这个项目引入民间资本修建,并通过测算设置了30年的特许经营权,即在文体中心投入运行后,设立一个公司,由政府委派高管进行监督,政府每年补贴运营经费,但同时也参与盈利分成,这样既保护了民间资本也给政府公益性项目的运营带来了活力,减轻了财政压力,并且区财政局每年都会对运营进行评估,促进项目的公开性和合理性。”南溪区重点项目办综合办公室主任雷顺云告诉记者,文体中心修建规格能承担游泳等大型赛事,投运后又将为南溪的“赛事经济”提供优良的场所。
南溪区的两个PPP项目都属于公益性基础项目,建成后都将为南溪区的公益性事业增强基础优势,南溪区重点项目办公室负责人罗南告诉记者,PPP模式主要分了三种类型,一种就是纯公益性的,就是基础设施这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政府补贴的形式;第二种是准经营性项目,就是项目能够产生一定的现金流,但是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覆盖项目自身的投资成本,这部分就是项目运作加上政府补贴;第三种就是经营性项目,这种就是产生的现金流能够覆盖项目的投资,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这类项目。“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社会层面来关注政府的投资项目,有利于缓解政府的压力,因为政府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很多的,要在更快的时间内建成这些项目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前的BT一般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从建成到付款也就是三年,现在采取PPP模式以后,拉长了还款的周期,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以前的BT回报率是15.3%,现在PPP的回报控制到10%左右,为政府腾出了空间,用时间来换空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