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葛洲坝防洪发电,到三峡工程千秋百世。因水电而兴的宜昌,圆了国人太多的梦想。
千百年来,宜昌而下,自古水患频繁。1918年,忧国忧民的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56年6月,毛泽东以世纪伟人特有的豪迈写道:“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不仅是他对“三峡工程”殷切期许,也是对“三峡工程”建成后国人惊喜之最佳预测。
带着前人未竟的梦想,在视察葛洲坝水电站时,目睹葛洲坝工程给宜昌带来的巨大变化,邓小平巧妙的借用毛泽东的诗词道出了更宏伟的期望:“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小平湖,希望将来出现一个大平湖。”
1994年12月14日,这一天早已彪炳史册!在三斗坪,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向中外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世纪梦想最终成真。
一道道声音从这里发出,一个个期望终获实现!
百年忧患,牵动国人心。百年梦想,从这里起飞。百年基业,终成宜昌!
“山平水阔大城浮”,郭沫若将此作为一个伟大的梦想。然而,对于宜昌来说,他更喜欢做“峡尽天开”的“朝日”。
大声无音,催人奋进。
踏歌奋进六十载的宜昌,继续传承伟人先烈的精神,正以饱满的朝气,迈向世界水电名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