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有成就的华人科学家最后没有选择中国国籍?

家乡区县: 北京西城区

感谢知友指出关于丁肇中先生那一段中的问题,修改用“/* */”标注出来。是否加入中国国籍并不重要,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等中国籍科学家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尊敬;同样,杨振宁和李政道非中国籍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我们也应该尊敬。

——————————分割线————————

事实是:
1、杨振宁和李政道,1957年物理学奖。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籍,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国籍。他们获奖时,身份还是中国人,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China。但是他们的国籍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示区分)是不承认的。这也是和大陆的宣传有关系。 同样,赛珍珠是事实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有中华民国国籍(双重国籍),当然大陆不承认 。
2、对于朱棣文先生这一类,他就是出生于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又何来回中国之说?美国是他的祖国,中国只是他陌生的祖籍而已。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都回去,岂不是只有印第安人了?
3、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颁奖时是用汉语(他们称作国语)发言的。但对于民族和国家。或许丁肇中先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对他的访谈中提到了他家几兄弟姐妹是丁肇中、丁肇华、丁肇民,当大陆记者问道如果有老四是不是叫丁肇族(因为知道他国籍是中华民国),他的回答是丁肇国,/*然后丁肇中先生说了一句话:因为没有这个国,所以就到台湾去了。*/个人觉得丁肇中先生诺贝尔奖颁奖发言用国语已经说明了对民族的理解,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说明了对国家的理解。

另外,我们在小的时候所受的教育是报效祖国,这是应该的,我觉得很正确的。我当初也不能理解这些牛逼的科学家为什么不像钱学森回国。但是现在你需要知道的是中国科研环境真的不行。
以下我就以这些问题为例子来说点:

1、待遇来说:对于优秀的博士,国家每月给的钱完全不够生活。既然这样,如果我是博士,我也会去搞工程的,毕竟我也是人,我也需要生活,我也要养活一家人,不是为了一个靠灵感才能获得的资金而一直这样苦逼。
2、科研风气:中国人很多图虚名,图论文数量(这个和奖金有直接关系)。他们经常干的就是把一篇论文拆解,然后就能拿到更多的奖金。教授拿着钱不干事这都是很常见的事(当然并非全部)。
3、政治束缚:高校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但是事实上地位,学校党委书记应该是最大了吧,教育之中充斥了政治理念。举个例子:考研是考政治而不是哲学吧,你就不用来告诉我我们学的政治就是哲学了。
4、亲疏观念:中国民族观念非常严重,姑且不说,亲疏意识应该也不轻吧,你研究生在学校里用仪器真的不是你想用就能用,为什么?很简单,就一个理由:你和我是不同课题组的。
5、阶级、等级观念:国内期刊对基础科研工作者并不重视。院士、教授只不过一个头衔而已,去掉之后大家一样,一味以他们为权威,结果只是束缚思想。以色列谢耳曼先生发现准晶体,然而违反了鲍林的电子理论,如果不是谢耳曼先生的坚持,估计这个成果都已经淹没了。

你想一想,在你自己没有地位的时候,你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时候,仅仅是一名博士的时候是这样的,会想回来么?当然中国人爱国,但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你的能力推动了人类进步,那么你就为中国做出了贡献。

淡喜,淡悲。(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