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百乐存中毒事件

家乡区县: 云南省广南县

近日广南县八宝镇百乐村委会干塘子村民小组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22名村民疑似食用吊浆粑中毒,其中5人经抢救无效相继死亡,13人治愈出院,4人在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官方通报 22人吃了吊浆粑后中毒

广南县委外宣办通报称,据初步调查,6月27日14时左右,八宝镇百乐村委会干塘子村小组22名村民在罗某家中食用其自制的吊浆粑。28日5时14分,八宝镇政府接到报告称,有部分村民先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接报后,广南县立即启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由分管副县长带领食药监、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工作,初步判断为食用吊浆粑中毒,并立即组织将20名中毒村民送八宝、富宁医院救治,病情无缓解后当天转送百色市人民医院和右江医学院附属医院,2人在转院途中死亡,3人经医院抢救无效于7月1日、2日相继死亡。同时,在排查过程中,又将参与食用的2名村民送医院救治。

截至昨日中午12时,13人治愈出院,4人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

村民讲述 7口之家4人相继离世

今年21岁的熊光华是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他6月28日接到家人的电话,得知发生了中毒事件,还没来得及期末考试就请假回家去照顾家人。熊光华说:“汤圆(吊浆粑)是在幺叔家吃的,幺叔的母亲姓罗。”

熊光华介绍,他的幺叔叫熊正辉,他们熊家有好几个兄弟,都相互挨着,因为这两天是农闲时节,所以就经常走动走动。当天,老人小孩都去吃了,共有5家人吃了汤圆,20个人中毒,最少的一家有一个人中毒,最多的是熊正辉家,7个人都中毒了。

此外,外村一个姓罗的人来干塘子村走亲戚,他亲戚家正好跟熊正辉家挨着,所以有两个小孩也吃到了,而且也中毒了。

熊光华说,这种汤圆在当地很常见,是用糯玉米粉做的,人们将糯玉米捣成粉后晒干,食用的时候再做成汤圆,要么煮吃,要么炸吃。以前,很多人家都吃,只是这两年很少做了。但因为大家对它都很熟悉,所以吃的时候也没什么防备,没想到就中毒了。

他告诉记者,当天晚上开始有人出现呕吐等反应,但没想到是中午吃的汤圆中毒,直到次日凌晨熊正辉的母亲和6岁的小弟相继去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7月1日,熊正辉的父亲和老婆也相继去世。7月2日,熊光华的一个堂奶奶也去世了。目前,熊正辉家只有他90岁的爷爷和5个月大的小孩尚在。

熊光华说,中毒比较轻的大多已经回家了,她的妈妈也已于昨天上午出院,目前还在住院治疗的有4个人,分别是他的两个妹妹和熊正辉以及熊正辉的爷爷。他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妹妹中毒较重,5岁的小妹是昨天早上才从重症监护室里转出来的,而熊正辉的爷爷还在重症监护室里。

安全常识 夏秋季节最好别吃吊浆粑

吊浆粑是文山州山区农村一种传统食物。通常是用各种粗粮放于水中浸泡后,将其磨成浆状,用可滤水的袋子悬吊,从浆中挤出水分,并使浆呈湿团粉状面(有的地方叫臭米面、酵米面或汤圆、汤粑面),再制成各种食品食用。为了长期食用方便,农村群众通常将其晾晒干燥后保存。

但是,在加工制作吊浆粑过程中,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吊浆面中的椰毒假单胞蕈(酵米面黄杆蕈)会污染酵米面(吊浆粑),并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易发生吊浆粑中毒。吊浆粑中毒发病急,主要损坏人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并且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死率高达40~100%,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文山州边远山区农村,夏、秋季节食用吊浆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已导致多人死亡。因此,春夏之交和夏、秋季节,不宜制作、食用吊浆粑。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马上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催吐,并进行洗胃和导泻,尽早、尽快地排出毒物,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治疗。凡吃过同种食品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进医院检查治疗。

爱心呼救 希望爱心人士伸援手

熊光华说,中毒的这几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贫困,收入微薄。他希望能有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帮这些无助中毒村民。爱心联系电话:熊光华:18314420858。

关于医疗费的问题,记者从广南县委宣传部了解到,除了中毒轻已经出院的村民已经自行支付了医疗费以外,其他病重和还在住院的村民,目前都还没有付费,对此政府将从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方面统筹安排医疗费用。

石晓吟(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