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章哈

家乡区县: 云南省勐腊县

  傣族章哈又称"赞哈",是傣族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流传于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与傣族毗邻而居的布朗族中也有传唱。章哈既是歌手称谓,也是作为曲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在西双版纳,傣族群众每逢民间的重大活动,如贺新房、升和尚、赕佛、结婚、庆丰收、小孩满月、节庆等都要请章哈歌手演唱。当然,偶尔在劳动小憩时亦能听到章哈歌手娓娓动听的歌声。唱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歌唱劳动、生活、爱情等。有的是祝福,有的是赞词,有的是叙事,曲调具有朗诵风格。


  2006年5月20日,傣族章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章哈的前身是傣族原始歌谣即傣族古歌谣,歌词简单含蓄但寓意深刻。如:《关门歌》、《摘果歌》、《闹火塘》、《下雨歌》、《睡觉歌》等。傣族古歌谣唱的调式、旋律也很简单,和傣语的发音音调差不多。


  由于章哈调具有抒情性与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其曲头甩腔---基本曲调反复---曲尾衬腔的曲式结构几乎在传承过程中无太大变化,但基本曲调也并非一成不变,在表达不同的生活内容时,章哈总是根据感情及语言要求予以灵活运用,并作不同的处理和发展。所以,唱词的即兴性也决定了其旋律、音调的即兴性。
在傣族地区,章哈的价值非同小可,他们既是贝叶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又是傣族文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据调查,在西双版纳州,群众公认的章哈歌手有1000多人,差不多每300人中就有一名章哈歌手。

姚靓(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