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话是全国七大方言区中粤语的次方言,是与广式粤语最为接近的方言之一。当地和广东省内称其为化州话。化州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140万。“化州话”不同于“化州方言”,化州方言还包含涯话,涯话使用人口较少(30多万)。
化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粤语的次方言,化州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使用人口140万。化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对化州人来说,化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自从《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映以来,化州开始为广东人所知,确切来说,是坏了名声,因为里面那个自称“来自化州乡下”的阿娇一口一个“做什么的”一口一个“化骨龙:,夹生的口音以及她那似乎永远也转不过来的舌头硬硬坏了化州话,化州的语言被阿娇全败坏了!粤人印象中,所以的化州人都是像阿娇这样说话的。
其实,阿娇是不是我的老乡我没做过考究,但我敢以一个地道化州人的身份确定,阿娇说的,绝不是化州话!充其量只能说是某些字的读音和化州话相似。
很多听过化州话的人都说化州话难读难懂,读时舌头似乎在打卷,语速又快,让人听来如坠云里雾间。我说话时没有留意自己的舌头是否在打卷,但是语速快倒是真的,像在倒豆子。其实化州话和广州话有很多相通之处,像“饭”,我们也是说“饭”,不像潮汕那边说BEN的,化州话和广州话最大的不同,应该是S读音,像我们说“三,四,信息,死”等,舌头真的是卷起来的,我的同学,学了N次,硬是说不准!
化州话说起来很“硬”,说好听点,是很“铿锵”,就算是闲聊,听起来也像在吵架,不像成都上海那些软语,吵架听起来也像在说情话。说话和人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化州的人,倒是很豪爽的,女子极其干烈暴躁,当然也有像水那样温柔的。
化州话越来越受关注了,前段时间有首化州歌叫《矛DAY道(不知道)》的,将一些化州的特色:如牛腩粉等都唱了出来,但是我觉得歌手有很多词眼都咬得不像化州音了,除了“矛DAY道”就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化州话在里面了。
其实有很多的化州话都已经被粤语同化了,我们这一辈和上一辈人说的很多话都已经有了出入。无论怎样,我都希望每一个化州人不要觉得自己的语言难听而对着自己的同乡也说另外的没有感情的语言,更不要因此而否认自己的家乡,想一下,多少年以后,如果我们的后代根本就不知道化州话怎么说,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而不了解化州的人,也请不要因为仅仅看了一部电视就说我们的话难听,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是难听的,语言这种最能够表达感情的工具,你怎么可以说它难听呢?
有关于上面的说法我觉得是一个化州语言的写照吧,但对于一个化州.那么大的市,特别是在北边,北近高州,西边近广西,地方语言也不大相同,但化州口音始终没变,但北边多数讲着一种"丫话"与客家话"有点相似,东边近茂名和高州,有点茂名化语言出现.却以化州音为主,西边就是以中垌.官桥为主,言语也多数为"丫话"与客家话"有点相似,南边就是我们笪桥,杨梅,近吴川,廉江.南边离化州市区最近,语言相似,但笪桥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化州话根本差异极大,有点化吴口音了,其中笪桥的柑村话最为代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