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馄馍

家乡区县: 金凤区

馄馍是宁夏回族独特风味面食。相传在北宋末年至西夏建国时,馄馍就开始在回族先民当中制作,元朝民间已经盛行。关于馄馍的来源,在回族民间有好几种传说,大同小异,但都与回族历史上的野外牧羊生活有关。

传说很早以前,回族牧羊人每次出去都要几天乃至十几天才回来一次。常常在野外生活,且带锅碗。背上米面,还要找水,非常辛苦,时间长了,回回牧羊人为此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回族老人在别人家发现了两个铜罐,山大一小,能套在一起,既可做饭、又能背水,就花钱买上了。在一次做完后,将剩面放到铜罐里,下午做饭时面已发,当时想做馍馍没蒸笼,也没有锅,就拾了一堆柴准备烧,火大了会烧糊,八怕不熟,后来待虚火着完之后,在草木灰中烧,结果烧成功了。

从此,馄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回族民间的馄馍锅有铜的、有铁的,还有铝的。形似当今饭盒,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过去回族做馄馍时,将发酵的面加些适量的碱和干面粉,揉成面团,扮成张,卷成棒,然后制上花纹图案,置于抹上香油的馄锅里,放进坑洞里的草木灰里烧,并掌握好火候。馄馍烧出后看上去黄灿灿,吃起来外脆里软,香甜可口。后来馄馍的制作发展到 有专门的模具,不用人工做花纹。城市里用馄馍模具在烤箱、烧 炉里烤,效果更佳。有的清真饭馆也开始生产,颇受欢迎。

杨天成(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