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女童教育的开拓者——马新兰

家乡区县: 金凤区

4月28日,采访车从银川出发,经吴忠过惠安堡后,在通往同心县韦州镇的一段路上,眼前热火朝天的筑路工程使车速锐减。机器轰鸣的施工场面告诉人们,韦州与外界的联系正在越来越紧密和顺畅。下午2:30,记者到达韦州回民女子小学,这里曾是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试点学校。校园占地约大半个足球场,低洼不平的操场、陈旧的五六排教室,简朴而整洁。唯独让人过目难忘的,是那些不知何时早已倾斜、裂缝的校园围墙,似乎倒塌的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为何不见一个学生?”在几人合用的办公室,素衣白帽,略显福态的马新兰笑容可鞠地说:“早上刚考完试,下午老师批卷子,给孩子们放半天假。”今年56岁的马新兰中等身材,目光睿智而自信。
“女童教育需要一股社会合力……”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女童”论坛上,马新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西部宁夏同心的回族教育成果。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位回族女童教育的领航人仅仅只有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
马新兰是幸运的。
1952年11月,她出生在韦州镇一个穆斯林家庭。6岁那年,刚上一年级的她遇到了一位影响她确定人生目标的人——一位从北京来到韦州支教的女老师。正因为这位女教师,马新兰才幸运地走进了学堂。这位老师丰富的知识、优秀的品质,使马新兰从小就树立了要当一名教师的理想。韦州镇90%的居民是回族,按当地风俗习惯,女孩子到了九岁就不能抛头露面,只能足不出户等待嫁人。马新兰小学毕业时,当初与她同时入学的40多个女生由于各种原因全都相继辍学,只剩她一人坚持学业。当年,她是唯一一个报考同心县中学的女生。1966年,刚上初一的她,被“文化大革命”彻底击碎了求学梦。

杨天成(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