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寿世:用三只眼睛关注宁夏半世纪

家乡区县: 金凤区

提起米寿世,直到今天,宁夏新闻界的老人们还是亲切地称呼他“老米”。就像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白皋同志在追忆文章中所写:“老米确实是一位好同志,对他几十年为新闻工作和摄影艺术所作的贡献我不必细述,业内几乎人所共知。老米最使我们敬重的是他的正直、热情、乐观、豁达的为人和对工作、对集体、对单位的高度责任心。”   采访中,我从每位叙述者的口中,仿佛都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无论是在炎炎夏日或是在凛洌寒风中,一位脸色黝黑、稍胖但精神矍烁的回族老人,手捧沉甸甸的专业相机,微笑着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记录新宁夏诞生   1958年4月,为支援宁夏建设,他从北京来到银川,从此以后,他的大半生就献给了这片土地,摄影也成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用无数珍贵的影像使自己成为新宁夏近半个世纪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者。   从上世纪50年代担任《宁夏日报》的摄影记者后,米寿世的工作与生活便与农村和大山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背着一架老式120相机,奔波在黄河岸边、六盘山下。在山区采访时,徒步一天或是骑着小毛驴翻越大山只为去拍摄一张照片,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当时报社的照片发稿很多是不署名的,他却毫无怨言,总是激情满怀地走乡串队,去发现、去捕捉人民群众劳动生活中的宝贵画面。3年自然灾害时,他就乡亲们一起吃野菜、草籽,严重的时候全身浮肿,连握相机都很困难。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每个月仍坚持完成报社交给的发稿任务。除了深入农村山乡为社会主义新宁夏建设一线的人民群众拍照,他的镜头还记录下了自治区40年历史进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无数珍贵画面都已成为见证自治区历史发展进程的宝贵资料。   1998年,他主编的《宁夏的足迹》大型画册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前夕与广大读者见面。

杨天成(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