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因“名池”而走红媒体,“名池”因“名人”而名扬四方。
“名池”其实很普通,就一口“小水窖”而已,形状像酒罐,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底小肚大,口子跟下水道差不多,一个人可以直立上下,它的蓄水量是24立方米。酒罐一样的小水窖就安放在县乡公路柏油路边一块由高到低、爬在山口的梯地角落上,罐身埋于地下,罐口裸露在外。
“名人”三黑住“小水窖”旁边的山沟里,朝闻鸟鸣,夜听兽吼,沙沙山风为他弹琴,涓涓山涧为他吹笛。得益于山水之灵气,三黑猴灵猴跳,聪明过人。三黑参加过“0801”公路工程建设,是“阿尾打逆”(彝语:猪滚泥潭)小山寨第一个吃国家皇粮的人,据说还参加过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文艺宣传队,长相有点像《智取威虎山》里的滦平,他就扮演过滦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户那年,红颜娇妻干不了农活,天天写信哭闹,他不得不申请辞职回家盘田种地。
三黑回家后的第三年,天出奇地干旱,小河断流,水潭开裂,古井见底,禾苗干枯。县水务局董工程师下乡阿尾打逆,了解到人畜饮水相当困难,便争取扶贫资金,在村头爬在山口的梯地角落建了那口“小水窖”。阿尾打逆小寨的男女老少燃起篝火,端起大碗酒,吹着葫芦笙,打歌(一种彝族舞蹈)欢庆。留着平头,两鬓如霜,操着东北口音,白白胖胖的董工程师,被三黑劝醉了酒。
两年后,小寨种起了烤烟。“小水窖”的盖子印上了“中国烟草”四个水绿色方块大字,阿尾打逆人一个个竖起大拇指,夸奖三黑能说会道,不愧为在外边见过世面,说在羊街上的电视里见到三黑了,很威风的。没过一年,“小水窖”被粉刷一新,“小水窖”盖子的字被换作红色方块大字——“爱心水窖”,三黑又一次出现在羊街住户的电视里。这一次,村民们不再称赞三黑了,见了三黑,就像不认识似的,用异样的目光掂量着这个形似滦平的小老头。再后来,这“小水窖”盖子几乎是一年一个模样,什么“彩虹水窖”、“母亲水窖”、“先锋水窖”,名称总是换来换去的,三黑在电视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三黑越来越能说会道,三黑备受关注。
现如今,三黑到羊街赶集,没有人不认识他。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退休干部问三黑:“你不就是在电视里神吹鬼吹那个贾三黑吗?你缺德啊!”三黑嘿嘿一笑,有些胆怯地讨好说:“收人钱财,替人说话。无奈!无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