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通过完善“一卡通”管理制度,开通“一卡通”信息平台,布设“一卡通”触摸式查询系统模式,严格发放程序,严防冒领现象的发生,保证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惠农惠牧资金的落实,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有19类40项,补贴资金总额达到31524万元,享受补贴人数达38万人次,农牧民人均政策性补助收入达1790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资金92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7329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425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271.4万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823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945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239万元;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308万元;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29.4万元;库区移民补助190.6万元;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补助3484万元;农村牧区五保户供养和孤儿补助资金250万元。
科右中旗草原生态现状与治理对策:该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端。北部为浅山丘陵区,中部为霍林河两岸平原地带,南部为沙区。据史料记载,科右中旗历史上曾经是林草茂盛,山青水秀的地方。是“土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的一方丰腴沃土。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圣地。但受历史、社会、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及其综合作用,该旗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演变,原始林木减少,天然草场退化,山地水土流失,平原沙化,湿地盐碱枯干化,致使科右中旗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一、全旗生态环境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旗沙地面积近100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2342万亩的41%,沙化面积达600万亩,其中,重度沙化面积174万亩,占29%;中度沙化面积228万亩,占38%;轻度沙化面积198万亩,占33%。沙化地分布在巴仁哲里木镇至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苏木至新佳木苏木、高力板镇至好腰苏木镇三大沙带,并表现为固定、半固定、流动沙丘和沙滩,而且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推进。全旗有10个苏木镇(工作部)属沙区,沙区人口为10.6万人,占总人口的45%。此外,该旗水土流失面积为1073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5.8%,在该旗中北部地区每到雨季经常遭受山洪袭击,甚至洪水泛滥。生态恶化更集中表现在该旗的“南三苏木”。“南三苏木”的沙化土地面积234.4万亩,占全旗沙化面积38%,盐碱化草场45万亩。
二、草原生态退化的原因
造成全旗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因素。该旗是属于干旱性大陆季风气候。沙化是干旱气候和风力作用的产物,然而也需要沙原作为物质基础。该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加之地片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因此年降水量不大,小于380毫米。蒙古高气压又是造成该旗低温大风的主导因素,年均风速4.5/秒,大于等于4—8级大风日年达180天左右。这样,丰富的沙源,干旱、半干旱的大风气候等自然条件是该旗沙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二)人为因素。草地是由土、草、地构成的不断循环的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自从开发利用以来,就处于入不敷出状态。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盲目开垦草地、滥砍灌木、乱挖药材等掠夺草地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鼠害猖獗,草地植被遭受大面积破坏,加剧了草地退化。确切的说该旗沙化的形成及扩延是干旱半干旱自然气候与人为活动相互作用造成生态平衡发生破坏的产物,而且人为活动是在特定的自然基础上造成沙化的重要因素,而自然条件则是潜在因素。
(三) 草地放牧强度过大。放牧刈割施于草地的压力远远超出草地自我调节、修复能力。长期如此,草地植被没有恢复之机,草地单位面积载畜量严重超出草地本身的承载能力,草场退化不可避免。多年来依赖天然草地资源自由放牧获得畜产品的落后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使草地资源长期处于无法恢复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草地资源利用、保护、建设相互脱节,草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建设速度。一方面是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草地利用与建设规划工作滞后于牧业的发展。如畜群分布不均,水源好、人口稠密的草地畜群相对密集,草地压力大;人口密度小的北部森林草地牲畜分布较少,草地未能充分利用。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为了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们采取了封育、退耕、种树种草、禁牧、休牧、轮牧等综合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
一是执行禁牧封育。该旗的禁牧、休牧工作是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的,2007年,根据盟委、行署的指示精神,旗委、旗人民政府又详细的制定了《关于禁牧封育的决定》(右中党发<2007>3号,全旗大小畜从3月1日起,进入了三个月的休牧期,全旗的禁牧休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依靠项目,加大建设力度。几年来,该旗相继实施了国家、自治区立项的《牧区开发示范项目》、《京津沙源治理项目》、《草原围栏项目》、《禾本科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2002年----2008年)。《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草场保护项目》等生态建设方面的项目,项目对该旗生态保护和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特别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完成530万亩。退牧还草项目覆盖了16个苏木镇、工作部。
三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养殖园区建设。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对草原生态的破坏比较大,也不利于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加快了畜牧业养殖园区建设步伐,随着该旗畜牧业的发展,目前,该旗以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具有适度生产经营规模的畜牧业“三户一场”已经发展到了8300户,已经成为该旗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力量。目前,该旗已经建成两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有两个奶站,日产鲜奶达到3.1吨。一个生猪养殖小区,全旗养猪30—100口规模的户有30户,并且有7个饲养种猪的专业户;全旗养鸡500—1000只以上规模的有16家;日屠宰加工3000只羊,年屠宰能力3万头牛的圣羊肉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哈日道卜综合养殖园区, 代钦塔拉海力金忙哈嘎查、新佳木哈巴斯台嘎查、巴彦淖尔工作部双榆树嘎查,巴彦呼舒镇草高吐嘎查等肉牛、肉羊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几年的努力,该旗中部的舍饲良种绒山羊基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佳木苏木新发嘎查,有130户建起了高标准的棚舍、青贮窖,发展舍饲绒山羊。2008年,在代钦塔拉苏木落实了一个舍饲绒山羊示范嘎查,了实施30处标准的棚舍建设。
四是加大了牲畜品种改良的力度,全旗的家畜改良工作开创了大好的好局面。目前,该旗南部三个苏木实现了“无公牛全冷配”,并且覆盖面逐步扩大,每年稳定开展冷配工作的冷配站、点就达到150多处,年冷配黄牛2.5万头以上。2002年,胚胎移植的高新技术进行黄牛良种繁育取得了成功,胚胎移植成功率达到了30.1%,近两年,在代钦塔拉苏木、巴扎拉嘎工作部等地开展了羊的人工人工诱导同期发情技术,进行人工授精改良。每年达到10万只以上。
五是饲草饲料种植有了很好的发展。在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的指导思想下,全旗草业建设形成合力和高潮,借助于国家的退牧还草工程,全旗建设了530万亩围栏。每年人工种草面积都达到40万亩。其中青贮田面积达到30万亩。年青贮总量都在2亿公斤以上。氨化、糖化饲料的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饲料来源。
所有这些措施,都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建设,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六是今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和加强建设的策略,抓好政策、法制、科技、投入四个重点环节;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共存,经过不懈的努力把科右中旗建设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
(二)建设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旗生态环境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
——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持依靠广大农牧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