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张良镇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鲁山县

     张良镇这个名字源于西汉,因张良曾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最初叫张良店,后改名留侯镇,又易名张良镇。起初人少萧条,汉后逐渐发展,明代形成商埠,清代名扬豫、皖、晋、陕、冀、鄂,民国时被省府列为名镇。新中国成立后市场更为繁荣。1992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张良镇周围的村庄名称也按当年留侯安营扎寨的布局来分布。张良镇所在的张良东、西、南、北四村原合称张良街,应为当年张良本人的大营;相传当年汉军驻扎此地,吕后与刘邦的其他嫔妃不合,让刘邦不胜其烦,最后还是张良来说和,最后吕后带着太子驻扎在张良大营的东边,其他嫔妃就驻扎在张良大营的西面,是为东营村、西营村;而刘邦的大寨就驻扎在东营以南,是为王营村;王营村以西、张良以南有一范庄村,据说是刘邦亲信樊哙驻扎所在,后世讹传“樊”为“范”故名,但此说已不可考;王营东北约6里为纪营,为刘邦大将纪信的大营;纪营再往东北数里为韩信街村,为韩信大营;而萧何则驻扎在王营以北数里,与张良大寨和韩信大营连成西南-东北一线,现称萧何村。张良镇周围其他还有许多以营、寨命名的村庄,如磙子营、张官营、虎营、薛寨、袁寨等等,相传都是当年驻军旧址,但具体是哪位将领已无从查证。而张良村与王营村之间有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名字却很别致,叫“马不跳河”,相传是楚汉交战,汉军一败涂地一路逃难至此,人困马乏,军马连这一条小小的河道都无力跨越,刘邦无奈,只得下令在此安营扎寨。汉军休整后,又得到附近丰富的给养,果然重新振作,回师出击获胜后,终于摆脱了溃逃的局面。后又进军荥阳,与楚军以鸿沟为界,相持了4年,最终得以一统天下。 这儿的人有句俗话:张良有个坑,坑中有口井。这个坑指的是二郎庙坑,井指的便是这口古井。村里人说不上来它挖于何时,只是井壁上的青苔诉说着年代的久远。住在坑边的村民冯平说:“这口井里的水甜,大家都说是白糖水,村民家中打的都有井,可不是咸就是苦,吃不成,所以村里人还到这里挑水吃。”村人将这口古井奉为神明,井边还用砖砌了一个小庙。张良镇营南村个体医生刘永钦家保存了一块石碑。碑文上的字体看起来还较清晰,有的似篆体,有的又似甲骨文。刘国钦看不懂,后来找了当地几位老教师帮忙翻译成了现代汉字,大意为:“昔汉王巡营于张良寨,良以此地上酒贡之,王酒后神满吟诗一首:美酒一杯神气满,立志要为天下雄,何惧霸王循楚地,挥动铁臂天下平。汉王刘邦丙申年二月二日,寨民敬之,刻石记之,汉四年戊戌腊月二日。”这块石碑是否系汉代文物,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考古专家的鉴定。假如它的确源于汉代,张良在此安营扎寨、刘邦曾到此巡查就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张良姜一直享有盛名。张良镇种植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当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早在公元前206~205年,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转战至鲁山境内。当时刘邦瘟疫染身,久治不愈,当地人便献上张良姜汤,刘邦喝下之后,一发汗竟然“汤”到病除。刘邦为此喜爱张良姜,坐上皇位之后便让产地官吏年年朝贡。从此,张良姜名扬中原。

生生(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