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河民歌二

家乡区县: 湖北省竹山县

吕家河的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阴歌是在葬礼上唱的,数量极大,几乎占吕家河民歌总数的70%。在向死者拜祭后,歌手边唱一句“歌头”边向丧家走一步,360句“歌头”唱完,正好进入丧家。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劝善歌”,先唱子女应当孝敬父母,再唱家庭要和睦相处、朋友要真诚相待,以及劳动致富、勤俭持家等做人道理。例如讲述母亲养育婴儿的辛苦:“娘睡湿、儿睡干,左边尿湿睡右边,右边尿湿睡左边,若还两边都尿湿,娘叫儿子睡胸前……”第三部分叫“翻田埂”,歌手们开始对歌、斗歌,双方用歌声比知识、比智慧、比人品。你能从开天辟地一朝一代往下唱,他就从明元宋唐一朝一代往上唱。唱到半夜,大家都兴致高昂,毫无倦意。天亮了,要抬死者上山掩埋,歌手们在山上唱起“还阳歌”,送走死者,迎来阳光灿烂的新一天。
除阴歌外,皆称阳歌。如喜庆歌、灯歌、劝酒歌、祝寿歌、劳动歌、儿歌、谜语歌、牧童战歌等。阳歌与人们日常风俗紧密相连,歌师可根据不同场面、不同风俗,唱不同的歌。如挖地、锄草就唱劳动歌,过年就唱喜庆歌,过生日就唱祝寿歌,盖房就唱上梁歌。
吕家河还流传着不少长篇叙事诗,如《龙三姐拜寿》、《杜吉莲哭监》、《梁山伯与祝英台》、《打蛮船》、《秦雪梅吊孝》等。这些歌可唱阳歌,也可作阴歌唱,只是曲调应用不同而已。初步统计,吕家河流传长篇民间叙事诗15部以上。

无事不歌

无事不歌是吕家河人的天生本领,歌声仿佛是他们相互交流的“第二语言”。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几乎都能在他们的歌词中找到。“战歌”是牧童们专有的民歌,在放牧时,牧童们各占一个山头,先扯响鞭,告诉对方他在这里。对方回应呼鞭后,便打号子向对方挑战,对方也打号子响应。于是对唱战便开始了。
新中国成立后,小孩们都上学了,牧童战歌被人们慢慢遗忘了半个世纪,只有一些老人才会唱。在“歌会”上,一个小学生唱了一首自已编的《十想吃》,以稚嫩的嗓音“咏叹”他梦想的好东西,令人叫绝:“一想吃橘柑,橘柑满口酸,想吃六月咸鸭蛋,猪油炒干饭;二想胡椒茶,想吃炒芝麻,想吃六月甜西瓜,糯米打糍粑……”
吕家河村民风淳朴。谁劳动不积极,谁不孝顺老人,谁虐待儿媳妇,锣鼓和歌声就会提醒他。当地人为琐事吵架了,一般只要一方到另一方门前唱一下表示和好的歌,双方就会和好如初。
女歌手徐秀仙给记者讲述了她用民歌帮助丈夫“浪子回头”的故事。她丈夫原来爱赌博,后来她向老歌手学了一些讲做人道理的歌,在家里吃饭时唱,睡觉时唱,终于让丈夫悔悟。
当地人从未发生过超生现象,其中也有民歌的功劳,青年们为计划生育没少编新歌:“人口多,资源贫,国家办事为国情;湖北省,人口密,人均耕地九分一;各位乡亲听仔细,计划生育要牢记……”
荤歌是当地人向往爱情生活最浪漫、最真诚、最大胆的表达。《老母猪闹五更》,将母猪与公猪拟人化,谈情说爱,将猪的生活习性写得真切生动,在荤歌中十分少见。
还有一个《小姑娘闹五更》,从词意看,小姑娘嫁了一个成年人的丈夫,新婚之夜的生活,当然别有情趣。五个更次,小姑娘将自己比喻成了5件东西。一更里,小姑娘将自己比喻成芨芨菜,任郎来剜;二更里,小姑娘将自己比喻成毛腊菜,任郎来揉……汉族民间文学中,荤歌荤故事有两种解释法,一是“荤破素猜”,二是“素破荤猜”。那么,《小姑娘闹五更》便是“素破荤猜”的一种形式,看起来并不荤,但一联想,便回味无穷。
对歌游戏

吕家河的民歌中最能体现歌手智慧的是对歌游戏。这类歌曲被研究界视为民歌精品。“招驸马”要求歌手用古人古事将自己和对方相比,唱来唱去,自己总能娶到对方女儿,占了便宜。例如甲唱自己是玉皇大帝,多么神圣威武,乙就唱自己是董永,娶了玉帝女儿七仙女,成了对方的女婿。
另一形式“装葫芦”要求甲巧妙地为乙设一圈套,乙破解后,再设难题将甲困住,双方兵来将挡,乐此不疲。例如甲将乙比喻成野兔,追得他无路可逃,乙就唱野兔跑到甲祖坟上做窝,让甲来拜祭;甲唱把乙装进铁夜壶,乙就唱“你是铁,我是炭,把你装进八卦炉中炼,化成水,化成浆,夜壶成了一锅汤”。唱词中,歌手善于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引经据典,为自己解围。
这样的对歌是一种在熟悉汉族传统民间文艺基础上的即兴创作,表现出歌手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艺术智慧,以竞赛的方式充分激活了歌手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演唱生动有趣,使听众获得娱乐,从而吸引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

任先生i(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