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标兵风采
3年来,为了照顾一名残疾人,她领着“爱心社”社员每个星期日沿着崎岖的山路往返30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实际的行动在人生的道路上抒写着爱的篇章。
她,就是电白县电海中学附中初三级的学生、茂名市“热心助人标兵”刘敏华。
风雨无阻照顾孤残
钟铭是茂港区七迳镇那垠村人,从小就失去双亲,无兄无弟下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躺在床上。当刘敏华第一次与社员们骑着自行车去探望钟铭时,她心酸了: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一间孤独的瓦房,一张几块木板拼成的简陋木床,屋子阴暗潮湿,只有一扇小窗可以透进一缕阳光,她马上和社员们一起动手打扫屋子,换洗被褥,烧火做饭。她主动洗屎桶。当她刚接近屎桶时,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她赶紧扭转身子。犹豫了一下,她卷起袖子一口气把屎桶冲洗得干干净净。一个小时后,屋子重新焕发生机,钟铭的脸上也露出感激的微笑。刘敏华心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从此,她心中多了一份惦念,每隔十天八天,都要和社员们去一趟他的家。3年来,无论酷暑严冬,她都和“爱心社”的成员一起照顾钟铭。
卖废品支助贫困生
在学校,刘敏华不但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她家中墙壁上贴满的“道德标兵”和“三好学生”等奖状,见证了她成长的足迹。生活在充满阳光与爱心的社会大家庭中,刘敏华收获着爱,同时也播撒着爱的种子,她乐于帮助生活贫困的同学。
校园里,常常会看到刘敏华收集“爱心废品”的身影,她组织同学们收集废纸、废瓶,每级每班成立“拾废小组”,同学们开始自觉地把废纸、塑料瓶等放到指定的地方,慢慢地,全校的师生也都参与到这“弯腰活动”中来。同学们利用早上、中午和下晚自修后这三段时间,收集废纸、废瓶等,变废为宝,每学期的废品都能卖一千多元。钱虽不多,却先后资助了50多位家庭贫困的同学,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校园也变得更加整洁。
拯救花季少女
去年2月,当刘敏华得知初二(4)班的邵怡娟同学身患白血病缺钱医治时,她心急如焚,马上写倡议书给校领导,建议发动同学们捐款。在捐款现场,她家境虽然清贫,但第一个捐下一个月的部分生活费50元。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跟着踊跃捐款。
为了这次捐款,她每天奔走于各幢教学楼之间,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但她不后悔,因为她是在拯救一个花季少年,生命不可以耽搁!最终筹集到了28000多元,她亲自送到邵怡娟同学家,并鼓励邵怡娟振作起来,战胜病魔。
情系汶川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中国,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虽不能前往参加援救。但是,可以为灾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
捐款是最实际的。作为“爱心社”社长,敏华在“爱心社”例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无法想象8.0级地震下的汶川,但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她带头捐下了一个月的伙食费180元,大家也纷纷掏尽自己身上的钱:10块、20块、40块……还在教学楼前设立了捐款点,每天来捐款的同学络绎不绝。在全校发起倡议,写建议书,召集班干、团干宣传或者亲自到各个班作宣传,在学校广播上宣传……那段日子,谈得最多的是汶川,最关注的是来自灾区的消息,在刘敏华的心中是一份亲人般的牵挂。此外,她还带着社员去学生宿舍收集可以回收的废品来卖,把卖得的钱全部捐给灾区。
当刘敏华把那筹到的沉甸甸的五万多元交到校团委书记手中时,心中悲喜交加,这里面是全校同学的一片爱心啊!
刘敏华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乐于助人的青少年,用爱心和实际行动为他人带来阵阵春风。如今,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用她阳光般的爱心给人以温暖,她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将爱心之火越燃越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