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博物馆

家乡区县: 湖北省房县

房县博物馆位于十堰市城关镇县门街92号,主要从事从事文物收藏、考古、贯彻文物保护法。

简介

该馆其基础是60年代县文化馆所设的负责全县各类文物调查、保护的工作组织。由于房县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贺龙、邓中夏、柳直荀等人开辟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留有许多重要革命遗址和文物,因此,1985年县文物工作组织改为房县革命纪念馆,馆址设在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县天主教堂内)。此后,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开展,大量的出土文物需要保护、研究和宣传,1988年,革命纪念馆遂易名为博物馆,对全县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进行管理。

馆藏作品

博物馆现有化石标本、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三大类。藏品2000多件。除陈列的部分展品,还有数十种本地出土的第三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以及较多石器、陶器、汉代花纹砖、纪年砖和革命战争时期的刀、矛、枪支等。这些藏品显示了鄂西北房县丰富的化石埋藏和悠久光荣的历史。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曾在省级刊物中发表《房县樟脑洞发现的旧石器》、《1986-1987湖北房县松嘴战国两汉墓发掘报告》、《红军在房县发行的马克斯头像银元》等有关考古和文物的文章20余篇。

 

馆藏文物摇钱树

房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摇钱树出土于1974年高碑汉墓,当时出土仅存枝干和大量残存叶片。2007年房县文体局筹措巨资将摇钱树出土残片等送至省修复中心修复。 2009年7月16日终于修整复原,成功移交给房县博物馆。
此汉代摇钱树叶片由西王母、仿玉壁、人型鱼身武俑、凤鸟及凤头、凤身、凤尾、凤的羽毛、五柱钱等造型组成。用五铢钱表现凤身上的花纹,在枝叶的枝端有展翅欲飞的凤鸟和大凤鸟喂养小凤鸟食物的生动场景。
整棵摇钱树由陶制底座和6节青铜树干组成,通高130厘米。作为当时权贵供奉在家里神龛上的珍贵装饰品或作为权贵之家陪葬的专用品,摇钱树是权利、地位、富贵、吉祥的象征,也是古代先民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代表物品。


房县博物馆珍藏的这棵汉代摇钱树是专用陪葬品,它的山形陶座是代表神仙居住的昆仑山,柿蒂形花瓣上端坐的猴形人寓示墓主人在舞俑簇拥下,骑着展翅飞翔凤鸟,向着太阳,穿过天门,在西王母及四方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保护下徐徐飘然九天,到极乐世界成仙,安享极乐的美妙神话,表现了墓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
此次汉代珍贵文物青铜摇钱树的修正复原,为房县进一步研究汉江中游地区汉代先民的生活、文化状况、宗教信仰、丧葬习俗、审美情趣和经济社会形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进一步了解考证汉江中游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房陵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戈梦(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