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如其长相,它叫猪儿巴

家乡区县: 四川省江安县

 每个人都会有不少快乐的童年,而童年的我,很想听一些关于猪儿粑的故事,我爸、我爷没文化,讲不出,后来就给我讲了一段红桥猪儿粑的传说:相传,在张献忠“剿四川”时,从广东、湖南强行抓来许多平民填四川,川南小镇红桥镇也抓来不少湖广籍移民。这些移民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经常患病,加上兵荒马乱,连年灾难,生活十分困难,看看年关将近,按习俗需敬献神灵,祈求菩萨保佑。但没有猪、羊贡品怎么办?一位善良的老妈妈别出心裁,将家中仅有一点糯米,用石碓舂成米粉,捏成小猪样,蒸熟后当“贡品”,呈放在菩萨面前虔诚祈祷,她的一片诚心感动了天地。从此,移民们疾病减少了,红桥镇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年年丰收,老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后来,人们尽相效仿,过年都用猪儿粑敬献神灵,祈求平安。据说,那位把猪儿粑赐给红桥人民的老妈,原来是广东一带人们最崇敬的“妈咪娘娘”的化身。

 

 红桥人招待宾客、过年、姑娘看亲、挑泥粪、栽秧子、祭祀、献神灵等都要吃猪儿粑。有些习俗在《江安县志》里还有记载,如《县志》记载“辞灶”所说:“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俗以一年将终,灶王菩萨要上天庭,向玉帝奏说人间善恶。每逢此节,和尚、道人,道士向各家送‘灶疏’,是日各家要烧灶疏,做猪儿粑敬灶,让猪儿粑粘着灶王口,免其在玉帝前多嘴多舌。一说‘敬灶’,是请灶王在玉帝前好言几句。”这一习俗至今在红桥犹存。红桥人搓猪儿粑也很有讲究,姑娘看亲,猪儿粑做成花状,象征圣洁与爱情;祭祀、大年初一、元霄节,猪儿粑做成“元宝”状,有“元宝”敬献之意,还有庆团圆之说,大年初一的猪儿粑还特意裹了一张青菜叶,喻示来年丰衣足食。如果,大年初一猪儿粑变成红色,喻示来年吉兆不祥。招待宾客一般搓成豆角状、冠状,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红桥猪儿粑包心大致分为甜味和咸味两类,共有三十多种包心,适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口味,所以深得八方食客喜爱。

  改革开放,农村包产到户后,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吃猪儿粑不再是件难事。热情好客的红桥人,经常用猪儿粑招待远方朋友、来客。就连招商引资、洽谈生意,也蒸上一两笼猪儿粑吃,让商贾老板们甜在口里,乐在心头。因为一笼猪儿粑,活脱脱的象一个 “聚宝盆”象征着财源涌进。南来北往的司机,游客也被红桥镇林林总总的猪儿粑店飘出的粑香所“勾引”,停车驻足进店叫上一、两笼猪儿粑一饱口福。过去藏在闺阁的红桥猪儿粑现已声名远播,香飘四海。红桥猪儿粑的出名,带动了磕粉产业的发展。据加工磕粉的老板估计,红桥磕粉的年销售量已近千吨。红桥镇政府还要将红桥磕粉和红桥猪儿粑产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链条,带动当地经济及饮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沪宁杭的秘密(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