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五十五岁时因右手病废,改号半亭、老阜高凤翰、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县人。清代书画家。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不受传统限制,生动而富于妙趣。他的毅力惊人,右臂病废后,书画篆刻全用左手,作品朴拙中有生趣,为世人所推重。举孝友端方科,后官署徽州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馀,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因镌“丁巳残人”、“尚左生”二印。著有《南阜诗钞》、《砚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圹志。
他天资聪颖,童年时代就从家中藏书中学到不少东西。后来受当地名儒李世锡的指教,奠定了国学基础,对其后来在艺术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帮助。19岁那年,高凤翰参加科考中秀才,次年去济南参加乡试,后又两度赴省,但屡试不中。后至45岁,高凤翰方由胶州牧黄之瑞荐举应“贤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任安徽歙县县丞。在官场派系斗争中,高凤翰受诬下狱,经历了一番磨难。后虽冤案得昭雪,但使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刻制“丁巳残人”石章一枚,标志在丁巳年病苦废右手。他在扬州同“扬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59岁,高凤翰返归故里,8年后病逝。
高凤翰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有为人称道的成就,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的诗作以及他的篆刻和藏砚都值得一提。
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当时能得到其只字片幅不是易事。他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高凤翰在一黑陶罐上的诗刻和画有三足陶器的《博古图》花轴引起山东大学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后人们按图上提供的信息往胶州三里河求索,终于发掘出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青岛百花苑置有他的雕像。
高凤翰的诗成名较早,青年时代即负盛名。他的诗颇得明士王士祯的首肯,曾受渔洋遗命为私淑弟子。高凤翰文思敏捷,一次在两江总督尹继善举行的酒宴上,以雁名题,高凤翰提笔立就,其中不乏佳句,令友人交口称赞。他的诗、书、画、印被人称为四绝。高凤翰的藏砚也被人们肯定。篆刻以白文为主,早期以汉印为宗,后期白文笔画丰腴,而且留红极宽,不拘于法,妙趣横生。
高凤翰纪念馆位于胶州市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委西。1993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95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和胶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高凤翰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其书画以清雅乖拙蜚声宇内,更以其左手奇才彪炳艺林。高凤翰纪念馆坐落于其故里胶州南三里河村北,占地约16亩,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包括故居与附设两大部分,故居部分有石鳌馆、春草堂、北堂、竹西亭、南斋、南斋池等,供参观者了解高氏之家世行实等情况。附设部分有展厅六处,泉亭一座和高凤翰陵园。陵园部分位于纪念馆北侧,高凤翰墓即迁于此,碑文由郑板桥为之题写,松柏环绕,庄肃典雅。
高凤翰雕像矗立于院中之轴心部位,深思高举,洁白清忠。又建有长廊、东榭、方亭、假山等,奇花异卉、茂木修筠,荫翳掩映,珊珊可爱。足供参观者以游乐与休憩。丘壑独存,世济之美。
高凤翰纪念馆内陈列展览分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陈列展览。基本陈列展览有五部分:一是故居复原陈列展(包括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南斋池),室内陈列内容充实。二是高凤翰生平简介。三是高凤翰成就展,包括高凤翰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及诗、印、砚作品。四是高凤翰陵园,其中有郑板桥为高凤翰题写的墓碑,以高凤翰书法作品刻制的碑廊;五是北宋铁钱展,共展出铁钱约30吨,由于锈结成块状,最大的一块约16吨,部分能辨清字迹。
馆内还建有高凤翰雕像、长廊、方亭、假山等,环境幽雅,时值春夏,奇花异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清泉映月,群鱼嬉戏,珊然可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