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瑞香科常绿乔木)

家乡区县: 东莞市

莞香,常用名土沉香,学名Aquilaria sinensis(Loun)Gilg,别名白木香、女儿香、崖香、牙香树、密香树、六麻树,为瑞香科土沉香属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特有珍贵药用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价值不菲。莞香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者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莞香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千年以前。莞香不仅是东莞的宠儿,还与香港的地名有关:香港,“芳香之海港”,因作为运莞香、贩莞香的港口而得名。足见莞香在近代经济史上的地位。
莞香树
莞香树
1.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人式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土步)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役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土步)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 8 6 0 -1 8 7 0 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屯阝)。原石排湾亦有几户人家,1 9 6 5 年在此开发兴建渔光(屯阝)。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推而广之,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之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之名。
2.莞香{Aquilaria sinensis}别名:牙香树、女儿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历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种植,历来是东莞的地方特产,近几年东莞市十分重视发掘地方特产,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的莞香不久将“香”遍莞邑大地。

袁裕华(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