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粑
所谓洋芋粑其实就是土豆,学名又叫马铃薯。洋芋粑是贵阳街头的一种小吃。
做法是:将洋芋煮熟后,捣成泥状,然后添加盐、味精、葱花,和少量的水和(huo第四声)面粉洋芋耙
,将其捏成饼状(可以用小锅盖或是杯盖压制成型),然后再放置到平底锅里煎到两面都呈金黄色,吃的时候用小盘盛出,在洋芋粑上浇少许稀释的甜酱和辣椒粉(麻辣味的),有的地方还有一些凉拌的小菜(如贵阳的折耳根,酸萝卜,酸莲花白),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而且有洋芋的清香甜味。
恋爱豆腐果
贵阳的豆腐果小吃中久负盛名的一种。豆腐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虚,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由胡辣椒、生姜米、点葱、蒜泥、酱油、醋、味精等调制而成的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现经营豆腐果的摊子遍布贵阳大街小巷,随处可尝到。
做法:
原料:酸汤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调料: 煳辣椒粉、酱油、盐、味精、麻油、苦蒜、
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葱花、碱水等适量。
制作方法:豆腐切成5厘米宽、7厘米长、3厘米厚的长方块,用碱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篮子里,用湿布盖起发酵12小时以上。再将折耳根、苦蒜切碎,装入碗中加酱油、味精、麻油、花椒粉、煳辣椒粉、姜术、葱花拌匀成佐料待用。将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专制的木炭渣铁灶上烘烤,烤至豆腐两面皮黄内嫩、松泡鼓胀后用竹片划破侧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技术要领:豆腐发酵时间不能过长,用手触摸有粘性感觉
风味特色:
表面微黄,辣香嫩烫,开胃生津。
糯米饭
用糯米做成的饭就是糯米饭。糯米饭又叫江米饭,因其香糯粘滑,可加入各种食材, 各有风味,成为风味小吃。糯性强,米饭出炉之后自然形成稠密的“保护膜”,天然的保暖性令它在冬天里特别耐冷。且现代医学认为,糯米饭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等有一定缓解收涩作用,是平民化的一种滋补品。在一些地方,每年冬至也有吃糯米饭的习俗。
做法:
材料:红小豆、薏苡仁、糯米、科瓜籽、黄瓜丁各适量。
做法:将红小豆及薏苡仁用水淘洗干净后并放入锅内先蒸20分钟,然后放入少许糯米及科瓜籽加水蒸熟,起锅后撒上黄瓜丁即可食用。
黄粑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蜀南等地非常有名的小吃。主要配料:优质糯米、红糖,用笋壳叶、粽子叶、竹叶包裹(不含任何色素、保鲜剂)。其色泽晶莹黄润、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使,砌片后蒸煮、油炸、煎炒、微波加热变软后,开袋即食,是营养丰富的主副食品。
做法:
原料:粘米、糯米和红糖。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3兴义美食编辑
兴义耳块粑
兴义耳块粑是很有特色的贵州特色小吃。由当地特产毛稻米(又称香米)经淘洗、浸泡、蒸头道、二道至熟透,入石碓舂至不见米粒为止,再搓揉而成。冷却后涂菜油防裂,俟硬实后置清水中备用。略显淡绿,软而有劲,富有韧性,不裂不溶,煮不乱汤,气味清香,耐水泡贮存。可油煎、肉炒、火烘、油炸,制成甜油粑丝;切丝晾干,以菜油炸脆,香酥尤美。为春节传统应节食品。
耳块粑采用最好的粳米和糯米混合制成,烧、煮、炒、卤、蒸、炸均可。耳块粑炒火腿是当地有名的一道菜,加上火腿、酸腌菜末等炒制的耳块粑,浇以甜、咸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
兴义三合汤
兴义三合汤 黔西南著名小吃,摊馆必备,居家常食。在糯米饭内放适量本地特产的四季豆米,加酥肉片、酱油、醋、葱、胡椒粉、辣椒等佐料,掺入鸡汤或猪脚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三合汤,是贵州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风味小吃,流行于兴义、兴仁、贞丰等县市。因以糯米、白云豆、猪脚三种主料烹制而成,故名三合汤。
原料:糯米100克猪脚100克白芸豆30克 脆臊30克 酥肉末20克油酥花生米10克 鸡丝30克 精盐10克 酱油10克 醋12克煳辣椒面15克 葱花10克。
制作方法:
1.糯米经淘洗、浸泡、过滤、蒸熟为糯米饭。
2.猪脚刮洗干净,白芸豆淘洗干净,一同入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小火炖至软烂,放精盐入味。 3.把糯米饭放入碗,舀入炖好的芸豆盖上,再舀入炖汤,放入脆臊、酥肉、花生米、熟鸡丝、炖猪脚,以及酱油、醋、胡椒粉、煳辣椒面、葱花即成。
兴义刷把头
1、兴义刷把头介绍:
兴义刷把头面皮擀成荷叶边状,包以猪由末、冬菇、兰片、金钧、葱花、调料等制成的馅心,用手捏成刷把头形,不封口,蒸熟。又名石榴卷。边口白色,外形美观,面皮香软,馅料鲜美。1984年获贵阳市优秀风味小吃称号。
2、刷把头做法:
“刷把头”做工十分精细,全是手工劳作;配料选料也很讲究。以面粉、竹笋、瘦肉、鸡蛋、为主要材料。制作过程是选取优质竹笋切碎,放入开水锅中氽两三次,再用清水冲五、六次,滤干后用猪油烹出香味。而皮是用精制面粉,鸡蛋、盐、清水调匀,搓成小丸子,再擀成薄片如纸。一斤面粉配三个鸡蛋。包“刷把头”很有趣,用一双削细削尖了的筷子将剁碎的拌着佐料的瘦肉挑一些放于面皮上,肉上再放加工好的竹笋,然后用手捏拢,成品的外形底大颈细,顶端参差。猛火蒸五六分钟,熟后的“刷把头”比大拇指略大,淡黄油亮,引人食欲。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味精等兑成蘸水,味美无比。
兴义杠子面
原来“杠子面”是用杠子压制而成的作法而得名,面条以其独特的爽滑劲道让人啧啧称赞,是兴义久负盛名的具有地方风味小吃。最有名的是家百年老店——“舒记面馆”。
制作方法:
1)采用精面粉和土鸡蛋按特殊的工艺配方合面揉成团,和面时用适量的面粉和鸡蛋,不用加水就直接和成面团
2)然后再用一套多达十三根的大小杠子进行擀面,特别是一根1.8米长,直径约为10厘米的木杠碾压一一折叠一一碾压……如此反复,面团经杠子压多次后加工成面片,然后用,直到将面团碾压成厚度不足0.3毫米薄的面片时再折叠成垛,用薄薄的面刀切成象头发一样的细丝而成。
3)把面皮切成细丝面条,加上特制的肉汤
4)煮面一次一碗起锅,放上佐料,一碗正宗的杠子面就做好。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面有三种口味,传统、辣鸡、肠旺,其滑、脆、鲜、香的独特口味。
1990年,兴义杠子面在贵阳举行的贵州省风味小吃大赛中,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一举夺魁,荣获“贵州省名优风味小吃”一等奖;
1990年,黔西南州旅游局和兴义市旅游局联合授予“名优风味小吃”称号,推荐为旅游食品;
2003年,经贵州省烹饪协会、贵州省经贸厅认定为“贵州名点风味小吃”。
据了解,“舒记面馆”始创于清代末年,代代相传,全部手工制作,成品煮熟后劲脆鲜香,并可任意搭配哨子,在黔西南诸多风味小吃中独树一帜,食客送雅号“杠子面”。
舒记杠子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到西南三省,远到台湾、新加坡、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客人到兴义来,都要以品舒记杠子面为快。
兴义香酥烤鸭
兴义的香酥鸭,当地人叫烤鸭,说是烤鸭,实际上是炸鸭子。
制作方法:
1、 挑选一只烤鸭,把鸭子剁成小块下锅现炸。
2、吃脆一点的就多炸几分钟,吃软一点的就过过油锅,然后捞起
3、放上花椒和辣椒,拌匀。
鸭肉外皮黄亮亮,鸭肉鲜嫩,闻起来香香酥酥的,吃起来外脆内嫩,味道麻辣鲜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