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形成拽住了木星(NASA)
“过去,我们认为这些气体行星个头太大,从未移动过,是我们的锚定点。”美国科罗拉多博尔德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学家Kevin Walsh解释道,在之前的行星形成理论中,科学家假设气体行星总是固定在一个点上。现在,没有什么锚定点了。”
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木星也曾经移动过。这一过程被称为“大策略模型”(Grand Tack Model),木星走的不是直线,而是类似于帆船在海面上行驶的“之”字形路线。在这个假设场景中,木星形成的位置距离太阳要比现在的近,大约三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简称“1AU”)左右。那时的太阳还是几百万岁的婴儿,在不停地充气。
当木星绕着太阳转动时,木星轨道外围的气体不断的将木星推向太阳系内部,这个过程被土星的形成打断了。土星形成于木星的外围,它阻断了把木星推向太阳的气体。此时,木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已经缩短了一半。另一股力量占了主导,木星与其轨道内部的气体之间的互动力又把木星往后拖,木星才得以脱险,安享在距离太阳5.2个天文单位的地方。
“大策略模型”理论解释了太阳系中很多不能解释的特征,这让行星学家们很兴奋。木星这个一来一回的路线清除了路上的气体障碍,天文学家据此设想这一过程对火星的形成至关重要。之前的理论框架中推算出的火星体积过大,与现实不符。而“大策略模型”下的火星大小刚刚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