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显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态类别。织金洞是该景区的精华,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洞深10余千米,两壁最宽处173米,最高达50米。
织金洞已开发的洞厅47个,洞厅最宽处173米,一般高50-60米,最高达150米。洞内地形复杂,有迎宾厅、万寿宫等10个景点、40多种岩溶形态,有"岩溶博物馆"之称。
织金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缔结河峡谷 南岸,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50万年,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新世。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使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
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类别、多形态的完整岩溶系统,是世界上已经开发作为旅游溶洞的佼佼者之一。洞内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洞内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的高度平均在40米左右,最高堆积物有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笋还要高7米多。从洞的体积和堆积物的高度上讲,它比一直誉冠全球并列为世界旅游溶洞前六名的法国、南斯拉夫等欧洲国家的溶洞要大两三倍。
当然,在织金洞中你会随处找到与景观对应的一个个美学名词,诸如"壮美"如"寂静群山"、"金塔林海","秀美"如"石竹园"、"石花斗奇","神奇"如 "银雨树"、"霸王盔",
"玲珑巧雅"如"卷曲石","凝重道劲"如"迎客松"、"桫椤树","气韵生动"如"婆媳情深"、"三星聚会"……、本来把景观拟人比物,难免牵强附会,也是一般溶洞的流弊,织金洞中的这类景观却形神兼备,超凡脱俗,令人叹绝称奇。织金洞的美远非一个个美学名词的简单堆砌所能穷,也不似博物馆艺术珍品的罗列所 能尽。类似的个体景观,类似的审美感受,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在许多溶洞中也能观赏领略,只是在织金洞中表现得更集中、更全面、更典型罢了。这些个体景观的美,你需要在一个大场面、大画卷的空间意识下才能真正领略得到,或者说织金洞注定要把你抛入一种惊心动魄的审美空间感中去。
织金洞空间的美,首先在于它气势磅礴碍而仪态万方。在织金洞中游,你会感到如在星光朦胧、漫无边际的夜空下,置身于崇山峻岭、险峰巉岩之中,静态里透出浩荡的力度。你在一种惊讶之余静过神来、缓过气来,才得以观赏它的局部和细节。无论在高约百米、宽约90米的"寿星宫",长170米、宽40米的"望山湖",441蹬、27拐、18盘的"南天门",高宽约60一80米、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广寒宫"……还是可辟足球场的"宴会大厅",你都会感受到这一点。即使厅堂之间有狭窄、曲折的通道过渡,也是为了让你调节心理,以再感受到它的气魄、它的雄浑。雪山、大海也会给你这种崇高感,但它们过于明朗,不似织金洞巨大的空间中弥漫的那种神秘更有力量。
大气魄是织金洞空间鲜明的主题,但它又是在一种变化中来体现的。一味巨大而缺乏变化便流于单调和呆板。织金洞顶棚、洞壁和洞底形成的空间,一会儿锥形、一会儿弯形、一会儿矩形、一会儿方形,呈现出目不暇接的生动多变。已开放的6.6公里长的洞腔,时长而深幽莫测,时短而明快简练,时高如朗朗夜空,时低而手可触顶,时宽如茫茫原野,时窄如山谷幽径,时大如苍弯,时小如华盖,时急迫如刀枪怒发,时和缓如信步田园,时险陡如攀蜀道,时平坦如履平沙,时静如禅佛仙界,时动如海浪排空,虎啸山河,龙揽九天,雷霞干钧,狂飙万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