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嵌瓷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嵌瓷,潮汕人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是广东潮汕地区富于地方特色的汉族工艺美术品种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普宁嵌瓷,据专家考证和现存潮汕具有历史时 期的庙宇、祠堂和民宅等建筑物中见证,在明代万历年间(1572年—1619年)就已在揭阳汉族民间出现,盛于清代。现在潮汕民间的庙宇、祠堂和民屋“四 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都装饰有嵌瓷。属于是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嵌瓷人俗称“聚饶”或“扣饶”。主要材料是选用各种颜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现对象的瓷片,也称“饶”片。起初嵌 瓷主要用在祠堂、庙宇及民居“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的屋顶装饰,后来随着欣赏价值的不断提高,艺人们将其制成便于搬运的艺术品小件经人们欣赏、陈 列、收藏。

悠久的历史嵌瓷工艺历史悠久,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嵌瓷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明代嵌瓷的图案、色彩比较简单。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工匠紧密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低温瓷器作为专用材料,无论是工艺品或建筑装饰,大大地丰富了嵌瓷的色彩、构图。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揭阳嵌瓷多是以单件的工艺欣赏品为主的,镶嵌精工,技术较高。这个时期的嵌瓷,表现手法是由艺人随意创作,或制圆身,或来浮嵌和平嵌。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嵌瓷工匠们有机会发挥其艺术才能。从这个时候开始,民间的祠堂、庙宇等 重修,富裕的人们建“下山虎”、“四点金”,为工匠们提供新的表现舞台,掀起了嵌瓷装饰的热潮。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丰富,景物透视比较准确,人物面部等构 件改用预烧制的陶塑,更经得起风雨炎日的洗礼。

陈静虹 (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