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诗描绘古邳美

家乡区县: 徐州市沛县

      “沂武交流泗水通,巨峰独秀耸长空,圯桥三进泥中履,羊寺遥闻夜后钟,地见虹霓千丈翠,渔艇晚照一江红,陵台应月依然在,唯有官湖景不同。”清康熙进士季云隆曾用“八景诗”道出睢宁县古邳这座历史名镇的秀美山水和深厚文化积淀。走进古邳中学,浓缩的下邳八景和下邳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一一展现。校长刘明说:“下邳历史厚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下邳,传承下邳文化。” 古邳镇古称下邳,位于睢宁县最北部,东临宿迁,北接邳州。作为历代地区政治中心,古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人文景观,历来为世人所向往。6月初,记者一行来到古邳,探访这个具有4000年历史文化的苏北名镇。

      据《古邳揽胜》载,古邳镇在夏商时期就为侯国国都,历经岁月变迁、朝代更迭,历史上名曰邳国、下邳国、下邳郡、临淮郡、邳州、下邳县、邳睢县等,其治所一直在今天的古邳镇。古邳镇宣委宋坤来介绍说:“从下邳国到睢宁县,源远流长4000年”、“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这是今人对下邳历史的精辟总结。奚仲开国、宋襄筑城、圯桥进履、季礼挂剑、邹忌封邑、刘备屯军、曹操擒布、葛洪炼丹等历史典故,均发生在古邳,并留下了众多古迹。

      吕布吊死白门楼的故事,在这里更是家喻户晓。据唐《元和郡国志》载,下邳“城有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曹操擒吕布于白门楼,即大城之门也”。晋时富豪石崇用全白玉重砌白门楼,并亲书“白门楼”三字。此后下邳虽经多次变迁,但白门楼独存,直至清康熙年间徐州大地震,楼台才下陷而坍塌。1981年,当地政府在原址不远处建了一座“白门楼”水闸。

      在白门楼闸东侧,有圯桥、圯园与留侯祠三大遗址连为一体景区,是现在的古邳镇彰显汉代文化、三国文化最为集中的标志,“圯桥进履”典故更是这个景区的主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载:“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因称此桥为圯桥。

      张良“圯桥进履”,得黄石公所赠《太公兵书》。后来辅佐刘邦,推翻秦王朝,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从此下邳的圯桥,也随“张良进履”的故事而名垂青史。千百年来,圯桥屡毁屡建,新建的圯桥桥头,矗立着张良为黄石公跪履的雕塑。

     古邳镇除有圯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还有羊山弥陀寺国家AA级景区、岠山国家AA级景区。古邳镇街西头的羊山上有座古寺,初名为浮屠寺。据《后汉书》载:“笮融在下邳(今睢宁县)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上海同济大学提供资料考证:笮融所建之塔,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和形象描述的“天下第一塔”。在黄忏华所著《中国佛教史》中,视之为“此佛教流布于民间也”。可见,睢宁是佛教在中国从“官方”走向“民间”的肇始之地,也是佛教标志性建筑“浮屠”在中国的首建之地。在宋金时代,浮屠寺毁于战乱。浮屠寺后几经改名为宗善寺、羊山寺、弥陀寺,现在人们俗称其为弥陀寺。弥陀寺中还留有“宗善寺”匾额一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佛教徒从四面八方来到弥陀寺,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位于古邳镇最北端的国家AA级景区岠山,原名峄阳山,后因葛洪在此炼丹,改成葛峄山,自明朝起因山体庞大,又叫岠山,是睢宁与邳州的界山。山顶有康熙行宫、宗善禅寺等,行宫外的葛仙洞、葛仙井相传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大师葛洪修道炼丹的遗迹。岠山脚下的百姓喜种苔干,因清康熙年间进贡朝廷也叫“贡菜”,如今家家户户在山上挂晒苔干时,会有别样的风情。

      无论是史实记载、口头传说、文化遗迹,还是现代文化建设,古邳璀璨的历史文化,犹如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脍炙人口,回味悠长,百读不厌。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古邳镇正推进“一山一河一湖一古城”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将古邳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商贸旅游中心镇和特色历史文化镇。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mj4111

梧桐子主页:http://wutongzi.com/uc/78254907.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4111mj

也无风雨也无晴(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