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一边——朝天

家乡区县: 广元市朝天区

朝天区 四川省广元市市辖区,全区辖25个乡镇,总人口20万,幅员面积16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是秦岭南麓蜀道起点上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秦蜀重镇"、"川北门户"之称。此后,朝天一直是利州府、广元府(州、县)治地。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广元县辖。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广元市朝天区。

朝天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因朝天地处秦陇入蜀的交通要口,故这一军事要地常为南北割据势力所争占。在历史演进的漫长岁月中,战争连绵不断,王朝兴废更替,行政区划归属不定,辖域范围杆并无常,直至民国末年,今朝天区域范围才基本定型。

西周时期,朝天为西周辖治。春秋初期,蜀部落酋长于蜀称王,建立蜀国、朝天为蜀治。春秋中期、蜀于今广元南部建置附庸国。春秋末期,蜀开明氏废附庸国,于今广元南部(今昭化境内)置苴国,朝天属苴治。

秦统一六国后,全国推行郡县制,秦于今昭化置葭萌县,朝天属葭萌治。秦二世元年,刘邦率军攻破咸阳, 秦亡,刘于汉中称王,朝天属汉治。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蜀汉刘备杆葭萌县北(今朝天镇楼房沟村周家坪)置昭欢县,隶属梓潼郡。 秦始三年(267年),晋为树立国威,盖避"昭"讳,遂颁诏天下,改"昭"为"邵",更名为邵欢县。

东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羌族首领率军走故道、金牛道、 拔益州据全蜀,建立大成国,邵欢县归大成。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桓温灭成汉,邵欢复归晋。晋太元十五年(390年),邵欢隶晋寿郡,其辖域由兴安、邵欢两县分治。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杨难当破葭萌,后为齐将裴方明所败, 邵欢归齐治。齐明帝嘉鸾永泰元年(498年),为稳固边防,宠络人心,遂增州置县封官晋爵,将刘宋迁置的华阳郡又迁至朝天境内的邵欢县邑--周家坪,这就是朝天地区广为流传的"曹州府"。

北魏正始二年(505年)因邵欢县邑城江畔水码头石盘亭上建有河神庙一座,俗称"石亭寺",故以此为名,将邵欢县改为石亭县。西魏建德二年(573年)省晋寿、 石亭二县,原石亭县所辖区域归兴安县治,石亭自此废县为戌。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为御西北少数民族入蜀,于富村驿(今朝天镇)置兵镇守, 并改富村驿为"飞霞镇"。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奔蜀,至飞霞镇后,蜀中百官于此接驾,隆典朝拜天子幸蜀,为之纪念,遂将飞霞镇更名为朝天镇,属绵谷县治,朝天之名延至今日。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利州宁武军于朝天置都统治官。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广元府路,十九年(1282年)置广元总管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于朝天镇置富千户指挥所。1640年至1644年,张宪忠锯朝天,朝天属大西政权。 清顺治三年(1644年),广元县置三乡,于神宣驿置神沙乡,顺治十五年(1658年), 广元增置为六乡, 朝天境内有神沙、干河二乡。清康熙二十六年(1698年)于朝天镇增设千总。雍正九年(1732年)于朝天镇增设巡检司。乾隆二年(1756年),神宣驿由驿丞升为巡检司,析朝天镇巡检司。嘉庆(1799年),神宣驿升置为分司县。嘉庆十六年(1811年)撤神宣驿公司县改置为广元县神宣驿镇分司。光绪元年(1875年)撤镇分司为总保,后改称神沙乡。

http://wm23.cn/wangziyu

BetterMandy(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