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先行者的廉政之路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今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坚决反对腐败,绝不手软,谁有问题就查谁。”这是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今年“两会”广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日上就广东反腐提问时的表态。

广东,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历来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美国学者、中国问题观察家傅高义感慨:“众多优越的地理和历史因素,让珠三角把握住195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机会,率先走在广东其他地区的前面。”

广东,华南之龙头,这个仅占全国0.57%的国土面积,却拥有全国GDP总量的9.33%的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地位举足轻重,扮演了探索者、领路人的角色。

经济开风气之先,政府廉政化建设也打前锋。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大力反腐,提出“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的目标,两年多来,在党政军中打掉许多老虎,拍到许多苍蝇。

广东反腐力度则尤其大。在广东反腐中,不仅有万庆良、朱明国等省部级别的老虎,更有国企老总、基层干部,真正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

在反腐制度化、党风廉政化建设道路上,广东也走在前列。即将出台实施的《广东省预防腐败条例》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地方性反腐法规。

科技审批贪腐困局

据广东省纪委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168件11315人,同比上升53.8%;结案9890件,同比上升36.8%;给予9782人党纪政纪处分,同比上升34.4%;移送司法机关734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10.5亿元。全省查处地厅级干部95人(含27名正厅级领导干部),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7人。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共查处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6539件6636人,与党的十七大的5年相比,去年前11月的立案查处数相当于那5年的一半,查处的厅级干部、处级干部数甚至超过了一半,惩治腐败的力度史无前例。

不同于石油牵扯出的“老虎”链条以及山西煤炭挖出的贪污腐败,广东省的贪污却集中在了科技领域。

2014年上半年,广东省原科技厅厅长李兴华、副厅长王可炜、党组副书记、巡视员张明以及中山市委原常委、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委书记冯梳胜等分管科技的官员先后落马。

除却科技领域政府官员因贪污落马外,广东涉嫌贪腐被立案侦查的还包括知名企业,如广东某通信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徐龙。据统计,近两年来,广东科技系统已有70余人涉嫌贪腐被立案查办,涉案企业既有知名高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亦不乏注册不久的小公司,一个上至厅长下至基层的工作人员,中间夹杂无数大小公司的超长腐败链条浮出水面。

广东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以及开放程度相对高的地区,一直都在探索创新之路上。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来到广东,他寄语广东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机遇,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早在2008年以前,广东经济仍然是靠“世界加工厂”等制造业为经济主要增长点。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开始寻求经济转型,主力发展金融、科技等产业。伴随着的则是,科技部门的经费预算开始逐年快速增长,其中预算很大一部分被用为特定企业和项目的扶持专项资金。

加上广东省开放的市场环境,许多科技企业愿意将公司设在此地。因此,广东集聚了大大小小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扶持高新产业发展,政府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以及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但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科技部门各类扶持专项资金虽然总体量愈来愈大,但狼多肉少的局面也日益严峻。这就给了拥有审批权的科技部门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据媒体报道,仅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一人批复给贿赂企业的扶持资金就高达2.7亿元。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并将其视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走在科技创新前沿的广东省自上而下发生的腐败窝案,则不得不引起警惕。

为经济发展净化市场环境

针对科技腐败案件,广东省科技系统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单位内部开展审计工作,设立“阳光政务平台”,通过信息公开、双盲评审、权力制衡等,试图构建“双向制衡、双重监督”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此外,广东还对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剥离规划处手中的部分项目审批权,新增监督审计处,对项目立项、资金发放和产出进行后端审计监督,形成了规划、业务、监审3个环节互相制衡。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权责清单,进一步区分市场与政府职能。

经过一年的整治和规范,广东省反腐以及经济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改善。“官员作风确实有明显好转了。官员的廉政建设也越来越好,市场秩序越来越好,经济建设也更加顺利。”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华汕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工程师吴大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了相似的看法:“我最近问了一些企业家,一是办事容易了,效率提高了;二是没有什么人去敲诈勒索了,没人找他要钱了。所以他们觉得投资环境更好了。他们有这样的一种反映,说是现在创业创新更加有干劲。”

经济环境的改善,伴随着的则是经济增长。2014年,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广东经济仍然取得了较高的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GDP同比增长7.8%,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经济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台阶。

“反腐对于我们国家整个环境是一个好事,对所有的事业来说都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全国人大代表、江门金羚集团公司董事长潘皓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反腐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环境,不管是经商也好,生活也好,都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

反腐为经济发展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市场秩序。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成了各方辩论焦点。广东作为经济发展探索前沿阵地,用数字证明了市场环境“山清水秀”则经济便会稳步增长。

依法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先行者

广东不仅在经济改革上走在前沿,在反腐立法、制度化建设上也先行一步。

去年5月底,广东省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部署了全省今后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去年12月22日,《广东省预防反腐条例(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则有望正式出台,此条例将成为全国首部省级预防腐败的地方性法规。

从目前对外公布的《广东省预防腐败条例(草案)》来看,共分七章72条从预防、监督到法律措施等各个方面对腐败行为做出了规定。其中最大的亮点则为,明确规定“裸官”不得在重大涉密、安全、财政、金融监管、人事、财务等重要岗位、敏感岗位任职。以及对“权力寻租”行为做了明令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或者职务影响力,擅自决定或者干预重大项目投资建设、资金的安排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以及物资采购等重大经济活动;默许、纵容、包庇配偶、子女、亲友和其他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力谋取利益。”

对于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行为也做了严厉规定: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从事(一)在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经办商业、企业、中介服务等活动;(二)在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三)其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活动。

新一届领导上任后,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底,已结案处理或正在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99人,31个省份立案调查的厅局级及以下官员达656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结案数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人数等,均达到纪委恢复组建以来最高值;约10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处理,700多起典型案件被通报曝光……兑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的承诺。

“反腐会不会是一阵风,如何避免走上运动反腐的老路,继续保持住当前的高压态势。”成了全国人大代表周光权的提案,“反腐怎样做到标本兼治”成了今年“两会”期间网上讨论的热点。《反腐败法》成为各界期待。

在2015年3月8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张德江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时指出,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修订行政监察法。《广东省预防反腐条例》的出台及实施则有望为《反腐败法》的出台做铺垫及提供可行性经验。

预防腐败除了“依法反腐”外,还需其他改革措施配合。在3月15日刚刚结束的国家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对于从制度上反腐给出了3点答案。他表示,“推进制度反腐和标本兼治是一致的。首先还是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谁都不能在法外用权。二是要推进体制改革。比如简政放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坚决打掉寻租的空间,铲除腐败的土壤,因为很多腐败分子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寻租。三是要加强监督和教育。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

落寞哥(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