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古排村位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有着“中国瑶寨第一寨”的美誉。
南岗古排历史悠久,具体起源不详。根据考证,宋代之时,已有瑶家在连南山区生活。其始祖为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支,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后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向湘粤桂边界迁徙。到了宋代,其中一支瑶族人来到广东连南山区,选定南岗为定居之地。
南岗古排是连南山区最大的瑶寨,位列连南八排之首,被称为首领排,在八排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排,是大寨、大系的意思;排瑶因其聚居在半山上,房屋顺着山势错落有致排列而得名。
南岗古排坐西向东,建于半山腰上,海拔803米,周围群山起伏,溪水流淌,山势极为险要。
到了明代,南岗古排已颇具规模。鼎盛之时的南岗古排,占地面积159亩,有1000多户人家。现村中仍有留守村民200人、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遗迹,在目前瑶族山寨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
南岗古排村是一个典型的排瑶古寨。寨前原有三道寨门和较为完好的寨墙,以防御外敌来袭。寨内石板道纵横交错,供水系统完善,古屋造型带有瑶族人独有的风格,建筑布局讲究整齐有序。
瑶寨内房屋建筑,可分为住宅、谷仓、柴寮三类,外墙以石灰拌沙砌青砖,黑瓦盖顶,四檐翘角,一排排遍布山岗之上,错落层叠,气势壮观。其中,山寨中“瑶王”屋舍门前开阔,可远望周围群山。
瑶家住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的吊脚楼和平房。吊脚楼有两层,瑶族人就地取材以又宽又长的山中木材做瓦檐,伸出门口1米多长,再将楼板伸出1米,用木条把楼板与瓦檐连接起来,将伸出的楼台吊在屋檐下,就形成了瑶族的吊脚楼。
除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明清民居建筑外,古寨内还保存有得金石、洪秀全传教屋、石棺墓葬以及较为原始的瑶族引水工具竹水笕等历史遗迹和文物。
南岗古排内生活着邓、盘、房、唐四大姓的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文化和“瑶老制”管理体系。
南岗古排是连南山区中惟一建立“龙”组织的瑶寨,即按照风水家所说的风水龙脉,将全寨依山势分为三条“龙”。每条“龙”的地势中间竖一大石,称作“龙头”,东“龙”为唐姓所居;西“龙”为盘、房和部分唐姓所居;中“龙”为邓姓所居。
“瑶老制”始于元代,是瑶寨内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会说汉语、善于外交的瑶族老人组成管理机构,分别为天长公、头目公、管事头、掌庙公、烧香公、放水公、各姓瑶老。他们以“习惯法”来处理寨内重大事务。若瑶老成员未达成统一意见,则召开全排男性群众会议讨论决定。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王朝在连南排瑶地区设置瑶长、瑶练,原来的瑶老制被取代。瑶长为终身且可世袭的职务,瑶练是瑶长的助手。至新中国成立,瑶长、瑶练制度传了6代,最后一代瑶长为邓买尾八公。
南岗古排作为千年古瑶寨,保留了瑶族人的许多古老习俗和生活方式。每逢节日庆典,瑶族人都要在古寨的歌堂坪上,打铜锣、吹牛角、唱瑶歌、跳长鼓舞、喝酒庆贺。
2008年,南岗古排村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欣赏醉美乡村,唯美景色,了解生你、养你的故土,还有关注乡村的经济发展、生态农业,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您走进——中国瑶寨第一寨—南岗古排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