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垢园
离垢园为伏虎寺主殿之一。相传为晋末行僧心庵开建,时名龙神堂,海拔高度630米,与大雄宝殿及两厢组成四合院落。因园隐于苍翠之中,任凭风卷残叶飞,屋面四季无一枝败叶,清康熙皇帝曾御题“离垢园”三字赐赠该寺,至今墨迹犹存。
清康熙皇帝曾御题“离垢园”三字赐赠该寺,至今墨迹犹存。康熙皇帝御题“离垢园”在民间也有很多种说法,现摘录较为流传的说法如下:
版本一: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的峨眉山“虎溪精舍”竣工,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去世。次年正月,顺治脱离尘世,只留重诏一张,传出宫中…… 康熙继位,理顺天下后,为寻父亲四下微服私访,斩获顺治可能在峨眉山出家的消息。遂派翰林蒋超带密旨到峨眉出家,主持《峨眉山志》的编撰。几经周折,终于在伏虎精舍不远的佛塔满布的萝峰庵中找到了顺治!康熙大喜,前往峨眉山劝其父归朝中,同享天伦之乐。不料,顺治堪破红尘,不再留念权势,要康熙代替他为天下苍生造福。 与父亲促膝长谈后的康熙,豁然开朗,欣然在伏虎精舍留下“离垢园”墨宝。 版本二:相传伏虎寺有高僧驻守,康熙帝慕名而来,试与得道主持对弈。谁晓得棋下了一半,寺中忽起怪风,一时风卷落叶,落尘入香茗。此时康熙帝怒喝道:“朕来此已久,风神竟迟迟未来迎接。自今日起,罚此处风神驻守伏虎寺东、南、西、北四方,不得让浮尘落叶掉落寺中,扰高僧参佛!”后来伏虎寺正殿屋顶竟真的不曾留下一片落叶。难道真的有风神驻守么?这一传说更是为伏虎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版本三: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大师重建寺院,历时二十余载始成,名“虎溪禅林”,亦称伏虎寺,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后来,可闻大师的徒弟寂玩上人在寺周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法华经》一字一株,称“布金林”。布金林与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龙洞的古德林并称为峨眉山的三大园林。布金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伏虎寺整座寺院均掩映在密林之中,有“密林藏伏虎”之称。然而,寺院的屋顶上却终年无败叶堆积。于是,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1702年)赐伏虎寺“离垢园”三字,为佛教圣地远离尘垢之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