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革命杰出的政治家—邓演达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客家人,1895年出生于广东省归善县永湖乡鹿颈村(今惠城区三栋镇)。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曾参加辛亥革命。后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军事科学,还致力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的研究。1920年孙中山命邓铿创建粤军第一师,邓演达被任命为该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他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他奉令联络第一师的其他各部,东下讨陈,并自任前锋,重新占领广州。

【生平】
        邓演达14岁就被秘密吸收为同盟会员。青少年时代度过1O年军事生活,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陆军速成中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受到系统的军事教育。
        l919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往西北边防军任排长。1920年春,应邓铿之召,在援闽粤军任宪兵连连长。是年夏,率督战队参加淡水之役,直捣惠州,建立奇功。11月,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他奉令东下讨陈,重新占领广州。1923年春任团长时,参加了攻打沈鸿英、陈炯明的战斗,因战功卓著,被孙中山提拔为少将参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拥护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并积极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先后任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注重革命教育和政治、军事训练,同共产党人真诚合作,深受师生爱戴,为黄埔革命力量的团结、发展作出了贡献。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北伐途中,不畏艰险,始终在前线督战并参加了贺胜桥战役。9月中旬,被任命为武昌城的攻城司令,夺取了武昌城。9月下旬,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成立,兼任武汉行营主任并任湖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是杰出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者。
       1927年2月,同徐谦、吴玉章等5人在武汉组成行动委员会,与蒋介石反共逆流进行坚决的斗争。3月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农民部长。在他的建议下,中央成立了土地问题委员会,并与毛泽东一起在武昌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干部,开展对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的研究,得到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评价,成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大革命失败后,赴欧、亚十几个国家考察研究,以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在莫斯科与宋庆龄、陈友仁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旗帜鲜明地阐述三民主义的真义并决心与新旧军阀决裂,作殊死的斗争。充分表现了他在反革命逆流中忠勇奋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1930年5月,回上海。主动找中国-党人商谈合作,共同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8月9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通过了由他起草的政治纲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选出中央干部会,被推选为总干事。他在《政治主张》中明确提出“复兴中国革命”、“建立以工农为基础的平民政权”的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的前途——必将建立社会主义。在这期间,发表了许多论文,丰富与发展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1931年8月17日 在上海愚园坊为干部训练班讲话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蒋介石派人劝他放弃-主张,解散第三党,遭严词拒绝,表示“对蒋介石始终不低头”。11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

【评价】
       毛泽东对邓演达的评价:

   评价之一:毛泽东在批注《新唐书》卷113《徐友功传》时这样评说:岳飞、文天祥、邓演达等人,“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评价之二。1961年,毛泽东在上海与周谷城谈话时说:“邓演达先生这个人很好,我很喜欢这个人”。毛泽东能够从自身的感受中谈出对邓演达先生的评价,那是最鲜活、最切实、最具感召力和辐射力的了。
    评价之三:毛泽东还说过:“大革命时代做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邓演达肯和我合作”。这里所指的是一段大革命时代的历史。毛泽东对邓演达的评价绝非妄言或夸张。这同时也证明了邓演达思想路线的正确。

         

         世人评价:邓演达是中国民主革命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激进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他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拘泥于现成结论,追求真理,独立思考,思想深邃,勇于探索,表现了超人的大智大勇。在黑云压城,一些人陷于消沉的时候,他的战斗纲领,他的坚毅勇敢,激励着被挫折而分散的同志继续奋斗。他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一致之处,他的革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相互呼应。他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称颂,他的伟大功绩永远是中国革命史册上光辉的一页。正如许德珩在他殉难50周年时题写的对联所说:“坚贞不屈,献身民主。碧血丹心,照耀千古!”

【邓演达墓】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把邓演达及廖仲恺的墓分别放在南京写有金光闪闪4个大字“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陵墓的两侧,定为革命烈士。
         邓演达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钟山南麓灵谷寺东。墓园宏伟,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墓道人口处为圆形花坛,墓前是开阔的绿草地,中间有十字型的甬道将草坪对称分割。甬道两侧列植桧柏、龙柏等常绿树木。草地的东、西两侧建有钢筋水泥浇铸的露天游廊,曲折延伸直达陵墓前。甬道尽头是一平台,面积约2300平方米,邓墓就在平台中央。墓包为半球形,高4.5m,直径9.2m,水泥浇铸。墓前的花岗石墓碑高4.8m,宽1.2m,正面镌刻“邓演达烈士之墓”,上署“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下署“何香凝敬题”。墓碑背面刻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记述了邓演达的生平事迹。墓碑四周有12根水泥短柱,以铁链相接,碑前祭台上铸有水泥浮雕花圈,两侧对称排列花盒8只。

 

 

       “人生自当忙不息,天地原来未瞬留”这是邓演达牺牲前留下的诗句。邓演达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忠勇奋发,救国救民,追求真理,顺应历史潮流,以自己卓越的建树推动社会发展;他刻苦耐劳,廉洁公正,高风亮节,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催人奋进。邓演达精神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wm23LV5PQLVQ(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