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该校拥有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该校培养出大量国家的栋梁人才。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曾获得湖北省教育厅及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授予的一系列殊荣。
武穴市(原广济县)旧时县治于梅川,其文化之昌盛,首领鄂东;其历史之久远,直溯隋唐。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知县李肇梅奉命督建“梅川书院”,择址南山,与唐馆并列,与考棚衔接。今之我校,始奠于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梅川书院”为“沧浪书院”,取“沧浪之水”可以“濯缨”、“濯足”之意,以训后生治学修身。 1902年,书院更名为“广济县文普通中学堂”,为全国最早公立中学之一,首任堂长张知本。 1922年,称“广济县中学”,修业期四年,毕业生可报考大学。 1927年,学校因战事迁至文庙,名为“广济县立高等小学”。 1931年,学校募捐修缮,更名为“私立大公中学”,校长张导民。 1938年,各敌后游击区复学,广济与蕲春成立“湖北联合中学鄂东分校广济分部”,亦为我校史事。 1941年7月,学校复名为“广济县立初级中学”,此后连续七年附设简师班。 解放后,我校先后名为“广济县中学”、“广济县第二中学”、“广济县梅川高中”、“武穴市第二高级中学”,今以“武穴市梅川高中”定名。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布局、建筑仍维持旧貌,终因年久失修,校舍凋败坍圮,学校渐趋冷落。王火云校长、舒治平书记上任后,实施“二次创业”计划,多方奔走努力,在时任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武穴市教育局局长范从政等老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争取政府拨款于南北斋旧址兴建超人楼,自筹资金重建魁星阁,学校面貌始得一新,呈现勃勃生机。 革命史迹 起自清末洋务运动,我校追求民主、立志革命者,宣传真理、唤起民众者,投笔从戎、慷赴国难者大有其人。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居正先生,少时就读于沧浪书院,后游学日本,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堪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先驱,曾任国民党中央政府司法院院长。辛亥革命中,我校学生饶汉秘等参加了武昌起义。“五·四”时期,学生朱汉、朱和清发起成立“广济县中学爱国学生会”,呼民主,争自由,抵制日货,批斗官绅,影响深远。张其雄、宋振东等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共早期党员、革命先锋。学生周越华是长征路上著名的“十二女战士”之一。抗战时期,时有共产党人在魁星阁宣传抗日救亡,陈家康、鲁岱、徐英睿等奔赴延安,为革命立下不朽功勋。邓通、干鹄等长期转战鄂东一带,是敌后游击区的主要领导人。 知名校友 我校前辈校友,为救国救民赴汤蹈火,其事迹可歌可泣;而于经邦济世、振兴中华亦多建树。首任堂长张知本,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法律,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监察委员、司法行政部长等职。与宋教仁等起草了中国第一部宪法《鄂州临时约法》,参与国民党政府多部司法条例的制订,一生著作颇丰,被誉为中国法学奠基人。私立大公中学时期的校长张导民先生,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曾任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行政院主计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其后人以张导民先生与夫人蔡孝义女士的名义在武穴设有“导孝奖学金”,我校每年有近二十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享受。刘博平,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武汉大学一级教授,湖北教育界前辈,中国文字音韵学专家,汉语言研究造诣精深、成果丰硕。“水杉之父”干铎,著名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水杉”发现者,《辞海》中《林学篇》的主编。陈家康,曾任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兼英文翻译,驻埃及、也门等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郭超人,北大毕业,一代名记者,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郭锡章,1951年入伍,好学上进,自强不息,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共和国将军。方掬芬,流离颠沛而矢志不移,终成一代表演艺术大家。伍期途,我校79届毕业生,先后留学日本、加拿大、美囯,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现为美国AHP医药公司某重要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才名,2000届毕业生,高考以648分的优异成绩夺取黄冈市普通高中理科第一名,被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现正攻读该校博士学位。 我校校友精英辈出,不胜枚举。谨列其卓异者,以勖后学。望我校学生以先贤为楷模,治学修身,砺志报国。
运作构想
1、打造办学特色: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极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梅川高中建校110周年,这样的悠久历史,在武穴市乃至黄冈市都是首屈一指。丰富的校友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足以让我打造一个鲜明而浓烈的校园文化特色。例如,百多年来,我校走出的革命英雄、政界要人、商业精英、新闻巨子、学术专家等众多闻名遐迩、成就非凡的校友从地域上几乎分散到中国甚至是世界各地,从时间跨度上则从新文化运动延续到今天,这样的资源就是一部厚重的办学历史,它完成可以形成我们鲜明而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目前,我们以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的新闻业绩为核心的超人文化,以标志建筑魁星阁为依托的魁星文化,日后,我们还将不断挖掘,不断开拓新的更有文化意义的办学特色。
2、加强队伍建设:着力组建一支具有高认知水准、高度凝聚力、与时俱进的智慧型、活力型干部队伍,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于钻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梅川高中发展受制,与目前干部队伍的老龄化、守旧化、随意化不无关系。而一所学校能不能长足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支干部队伍的认识水平和工作精神。所以,爱拼才会赢,领导要先行。干部必须是作风过硬,单兵作战能力强,而且有很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标兵,有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奉献意识。
新兴的干部队伍在思想上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紧跟改革步伐,还要有前瞻性,保障自己走在教学改革与办学理念的前列。再就是干部队伍要有活力,唯有活力,才能使学校再度焕发青春风采。
师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我们将采取奖惩激励、校内外培训学习、比武促进、引进高素质人才、师徒传帮带、集体打磨、推介宣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调整各年级教师结构,不断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而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塑造学校整体形象,奠定坚实基础。
3、改善办学条件:全方位挖掘资源,不断改善学校硬件、软件配置。
农村高中并不意味着办学条件落后于城市。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理应与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区学校靠拢。我们可以通过向上级行政或教育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扶持、争得历届校友捐资、自身开源节流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学校运动场、学生寝室、图书馆、公厕等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校园平面规划布局,不断改善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软件配备,着力形成园林化、现代化、文化氛围浓郁化的新型农村普高。
4、完善规章制度:修订一整套合理、健全、长效、规范的规章制度。
我校在日渐繁荣的教育环境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后劲不足,竞争力下滑,最关健的原因就是地处农村信息闭塞和管理理念落后。学校长期缺乏一套严谨的规章制度,这给各项工作带来了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人浮于事、干劲不足等诸多弊端。要想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公正合理、分布细密、全面协调、长效规范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领导问责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考核制度、绩效挂钩制度等等,这些我们正在逐步修订,并将在今年暑期的教代会全面落实。
5、构建高效课堂:探索一条符合新课改精神又切合普高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三年,这给我们普通高中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新课改精神,又不能照搬照抄早于我们的课改地区的经验做法,那样只会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我们必须结合校情、师情、学情,走符合梅高特色的发展之路。所以,我们要不断结合实际,抓住课改纲领,探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不断修正,不断改善,最终走向成熟。目前,我们的设想正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试点,反响较好。
6、注重学生管理:建立既符合普遍规范又不忽视学生个性成长的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
新时期的学生有全新的思想和个性特长。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评价时,要思考怎样合理评价学生,怎样把握适度。现行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让学生千人一面。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日常行为合乎普遍规范,又尊重学生正确的、健康的个性特长。
7、保证学校生源:政策倾斜与自身努力相结合,尽快度过艰难期。
近年的招生政策突变和农村生源大量涌进城区,这对于我们农村普高极端不利,严重制约我校发展,社会公众有目共睹。我们地处乡镇农村,让我们参与所谓公平的自由竞争式招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所以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初级阶段必须依靠上级的政策支持。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虑学校的区位劣势和办学目标,在划片(恢复原招生片区——梅川、余川、大金)招生的前提下实行志愿录取。当然,政策支持只是借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大内核,吸引生源。“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才是我们的最终愿景。
8、整合教育资源:整合学校自身、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合力。
我校将整合浑厚的校史文化、优良的师资队伍和优雅的校园环境等自身教育资源,加大对郭超人铜像的保护和宣传力度,争取郭超人图书馆建在我校,积极申办建设全市郭超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联合武穴市文联梅川分会,利用位于梅川镇的多处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和思想品德熏陶等方面工作
地址: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zjh0105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33799167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337991670
梧桐子网站家乡区县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ubei/wuxue.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