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何人为最

家乡区县: 湖北省保康县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出生于名门世族。17岁(193年)以前生活在洛阳和长安;17岁至32岁(193—208年)寄寓襄阳;32岁至41岁(208—217年)依附曹操,生活于邺城。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

他自幼聪慧,博学多识。东汉著名文学家、左中郎将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常宾客满座。一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时王粲年幼体弱,身材矮小,举座皆奇。蔡邕则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他学问渊博,凡问必能答对。与人同行,读过路旁碑文,能全文一字不错背出。看人下棋,棋终,能将全局由始至终重布一遍。精于算术。

17岁时,汉献帝曾诏令他为黄门侍郎,由于北方战乱,未就职,遂离开长安南下荆州依刘表。他刚到荆州时,刘表想招他为婿,当见到王粲后,嫌其相貌姿陋而改变主意,把女儿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相貌堂堂、风流潇洒的王凯。

他特别善文,举笔便就,无所改定。著有诗、赋、论等60篇。其代表作是《七哀诗》、《登楼赋》。在“建安七子”中,他的文学成就最大,与曹植齐名,并称“曹王”。尤其在襄阳16年是他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襄阳时,王粲劝刘表子刘琮降曹。曹操在汉滨大宴群臣,王粲举杯祝贺,称赞曹操“文武并举,英雄毕力,使海内同心,望风而愿治,此帝王之举也”。曹操任粲为军谋祭酒,后迁侍中。卒于建安二十二年。

襄阳万山有王粲井,襄阳城东南角建有纪念王粲的仲宣楼。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syp1995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50955231.html

我的网络营销词典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8343.htm

我的博客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3887332598

孙艳萍(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