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是广东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高州版画又叫高州农民版画。高州版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已有民间木刻艺人刻制红纸墨印的年画。现代群众版画始兴于抗日战争时期,最早一幅版画是由黄文山创作的,以高州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石船丹灶》,刊于1942年初的《高州民国日报》上。黄文山是该报的编辑,他陆续在报上发表的抗战版画,影响和指导了崔冠瑛、莫仑、梁德玉等一批高州爱好美术的进步青年学习与创作版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高州群众版画创作迅速发展,崔冠璋、张宗俊、卢西林等一批美术教育工作者,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版画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性的版画创作活动随之活跃起来。不仅知识青年,更有工人和农民也加入学习版画创作的行列中来。可见高州产生农民版画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高州版画
高州版画
六十年代,原始版画材料多采用枝松木作为雕板,二十世纪之后经艺术家们改革多采用三合板、五合板作雕板.此时,是高州农民版画的繁荣发展时期。"高州县版画展"赴广州文化公园展出,由广东省美协主办,展出作品208件,作者83人,这次画展开一个县、一个画种在省会展出的先例。
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州农民版画进入了全盛时期。全县建立起一支三百多人的农民版画创作队伍。据统计,这个时期创作的版画作品中,有146幅在全国和世界获奖并展出。曾多次送作品到广州、香港等地展出,拍成纪录片向全国放映,不少佳作还飘洋过海被选送到外国展出,让外国朋友也能欣赏高州农民艺术。
高州版画展现出质朴感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以黑白木刻为主要创作形式,注重生活化,体现出淳朴、粗犷、敦厚艺术特征,更是震动了美术界。高州版画大多通过描绘人物、树木、果实、畜牧等表现生产、丰收的题材。比如种田,香蕉丰收的景象,养殖、看鸡、看鸭、看猪这样的题材,这些都是农村的题材,因为农村的题材有农村的特色,所以说很受大家的欢迎。以充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热情歌颂生活,藉此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愿望全市的业余美术作者,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刻刀,画身边事,抒心中情,雕刻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