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3.8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1亿元、增长7.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48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0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7元、增长12.7%。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4.9%。
绵阳科教发达,产业兴盛。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现有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富临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其中长虹加快向千亿企业迈进,九洲加快向200亿台阶攀登,攀长钢、新华、富临加快向百亿目标冲刺。拥有注册上市公司12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基础坚实,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创新中心、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成立有四川省智能电视、北斗卫星导航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2012年专利申请量4992件、增长38.6%,授权量2846件、增长66.2%,认证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72家,六合锻造、富临精工、三阳塑胶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13年10月,绵阳承办了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7400余人,参展项目1304项,参会单位签约项目214个、金额486.5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发展和科技城建设。国务院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组成的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科技城强力支持。四川省赋予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10条,明确对科技城土地利用实行单列管理,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支持绵阳承办2014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省财政五年内为绵阳安排2.5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推动中国科技城突破性发展。绵阳市人民政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指挥部,正加快建设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启动区。设有驻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青岛、福州和海外招商分局,成立由市级领导负责的6个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对口联系和“绿色通道”审批。世界500强艾默生、宝马、IBM、神华集团、中航集团、中国建材和中国重汽、华晨汽车、海尔集团、新加坡芯联芯、浪潮集团等大企业纷纷入绵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