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翰墨一门英豪 太湖赵朴初家族(二)

家乡区县: 安徽省太湖县

2.状元及第持节琉球
乾隆五十二年(1787),赵文楷参加了乡试,凭着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阅历,一下子考取了举人。时隔八年(嘉庆元年),他又参加了京师会试,考中了进士,随之殿试,被嘉庆皇帝点了丙辰科(1796)的头名状元,时年三十六岁。
刚登上皇位的嘉庆帝,对赵文楷这位才华横溢的"门生",是喜之不胜、爱之不已的,并对他满怀着希望。嘉庆帝打破常规,特操毫写下御诗一首,赐给新科状元赵文楷,诗云:
丙辰口俊典依前,教养菁莪六十年。寿宇作人昭化洽,金阶选士听胪传。榜悬龙虎彤墀直,云护妊旗紫轶连。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随之,朝廷授予赵文楷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文渊阁校理等显赫的文官职务。
正当新科状元赵文楷在朝中兢兢业业为皇朝效力的时刻,嘉庆朝遇到了一件非办不可的大事:琉球岛上的中山国国王亟待中国皇帝的加冕。这琉球群岛,在我国台湾省东北的大海之中,在我国隋朝时岛上即建立了王国。该王国在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即与中国往来,建立起良好的睦邻关系。嘉庆皇帝登基不久,老的中山王逝世,而且本该继承王位的王子又已先故去,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王孙尚温接管了国家,当上了国王。按惯例,新国王只有经过中国的皇帝册封加冕之后,才算正式继位。尚温年轻,虽成了实际的国王,但没有履行册封加冕仪式,总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生怕国内发生变故。近两年屡屡派来信使,催请行册封加冕之礼。皇帝的"龙"体当然不能漂洋过海,亲自去主持仪式,必须选派朝廷特使,代表皇帝去执行这项重任。
为选好这位特使,嘉庆帝一直在焦虑中。嘉庆四年(1799),中山王又遣来信使,嘉庆帝觉得再拖下去将有失中国信誉,于是下诏让朝廷众官来举荐:谁去充当这个具有殊荣而又艰险的册封正使?
赵文楷虽知有此事,但觉得这是礼部的外交事宜,与他这个翰林院、文渊阁、实录馆的官员关系不大,也就没做大的理会。
赵文楷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一致推举他来充当这个册封正使。对于众官的这个举荐,嘉庆皇帝非常赞同,深信他是不会辱此使命的。赵文楷只能谢恩领旨了。皇帝立即令李墨庄为册封副使,协助赵文楷,并亲赐赵文楷正一品鳞蟒官服,以示荣耀。
正当赵文楷为持节东行之事奔波之时,家乡传来了急信:母亲病重,已卧床不起。为尽人子孝心,赵文楷向皇帝乞假获准后疾驰故里。假期将满,是留在床前尽孝还是持节东行?在处理忠与孝、国与家的关系上,赵文楷是毫不含糊的。重病的母亲也完全能理解儿子,虽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还是积极支持儿子离家。腊月初七日,赵文楷挥泪告别母亲,按期返回京师。
经过四个月左右的准备,这位册封官将要出行了。嘉庆帝专设御宴为赵文楷一行送行,朝中重臣全数参加。赵文楷心情十分激动,挥笔写下了《奉命册封琉球国王留别都中诸友》。随后又写出《出都门重别诸同年》等诗。面对旅程的艰险,他诗中满怀豪情,抒发壮志:"直教薄海沾皇泽,敢谓乘风惬壮游";他深知此行责任的重大,决心不辱使命,一定要完成"紫云天半护神州"的政治目的。
五月初七日,赵文楷率队从福建"开洋",正式登船。为提高大家对此次光荣而艰险旅程的认识,他用诗句告诫自己和同行者:"珍重此行劳圣虑,莫将奇险更轻论。"
与狂风恶浪搏斗了整整五个昼夜,赵文楷一行终于抵达了中山国首府、琉球岛的那霸港。
中山国官民在那霸港,热烈地欢迎来自中国的使者,那种热情宏大的场面,使赵文楷非常感动,他决心以同样的热情来表达中国人民对中山国人民的情谊。
"开洋"来琉之前,赵文楷即嘱员从福建巡抚衙署的"牧荔园"中,取出两株荔枝良种"十八娘"。此时,赵文楷带头把"十八娘"植入了琉球的"中国使馆"院内,他还满怀深情,爱心地写诗"嘱咐""两位十八娘","宿缘真不偶,异国亦何伤?""孤根托绝域,宿土忆中原。"意思是既要安心于异国,又要不忘故土。还希望琉球人民爱护这友谊的结晶。
赵文楷十分尊重中山国内的社会政治,也十分尊重琉球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岛上的风光也表现出极大热情,为此,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有一首《使馆楼中》,可见一斑,
海云漠漠树苍苍,楼对平山一桁长。雾隐帘前无鸟雀,湖来窗外有帆樯。钟声满院丁冬响,花气巡檐自在香。高卧蝇床消永昼,此身忘却在殊方。七月二十四日,是当地黄道吉日,赵文楷代表清朝皇帝对中山国新国
王尚温正式行册封加冕。这天,琉球群岛一片欢腾,各岛酋长纷纷前来那霸庆贺,出席册封大典。
日出三竿,一声令下,"瑞泉"、"刻漏"两座王宫大门缓缓启开,一丈二尺长的王宫大鼓响得震天,军乐队、仪仗队整齐出列,显示出勃勃生机,这时,身着正一品鳞蟒礼服的赵文楷,立居高位,郑重打开红色锦缎镶裹着的册封诰命,双手捧起,当众宣读嘉庆皇帝诏书,赐给中山新国王王冠、锦袍、玉带.同时宣布对王国宰相和三名司法官的任命,嘉勉他们尽心尽力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对国王诸王妃,也分别赐予各色精美的玉佩等妆饰物件。
整个册封场面,显得既庄严、隆重,又不失欢乐气氛。大礼告成,举国上下,狂欢不已。人们感谢这位册封正使,远隔重洋、劈风斩浪地来到琉球,代表清朝皇帝行了大礼,使本国有了名正言顺的新国王。
为表达对这位册封正使的谢意,中山王尚温及其公卿,各岛酋长,携着厚礼,络绎不绝前来施赠。赵文楷以身作则,对于馈赠,一律婉拒。在他的表率行为带动下,随行人员无一接受礼品。这种清廉作风和人品,更赢得中山国君臣和全体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史书上说赵文楷"廉洁之声,著于海外,(中山国)举国敬礼,特为(建造)生祠"。声誉超过了历届册封使,为册封使立生祠的,在中山国更是前所未有。国王尚温还专上呈表,请嘉庆帝表彰这位清正廉明的册封正使。
册封仪式举行不久,赵文楷急着赶回去向朝廷汇报册封盛况和琉球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他惦念着故乡卧床不起的老母亲。前几届册封使,在琉球往往呆上一年才返归,赵文楷不到半年,就提出了归国要求。
金秋九月,赵文楷乘舟西渡了。中山国君臣和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欢声载道,前所未有"。新国王尚温得知是年十一月十八日为赵母七十寿辰,特代表君臣作词祝寿。加之,近半年来风调雨顺,琉球农作物大获丰收,琉球人民认为这与这位尊敬的册封使的德行有关,更是感激不已。

名字好难取(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