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菜花龙灯,是植根于湖北潜江市积玉口镇保湾村的一种地方传统节令活动。其流传历史已有300 多年,它的形成与历史环境及褚氏祖先褚普军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300年前,保湾村原本称为凤凰地,因村头有庙宇,其形如凤头,两侧湖泊形状如翅,村后如凤尾,故而得名。因常受洪涝瘟疫侵害,以致颗粒无收。为改变这一状况,褚普军找来风水先生,请求化解,风水先生说了一句话:你村形如凤,必有龙方能呈祥。褚普军第二天到沙市(现荆州市)卖棉线时,遇到一位江西的褚氏同族商人,说起风水先生的告诫,江西同族人说我们那正在玩龙灯,你可以去感受一下。褚普军遂去了趟江西,半月回来后,组织起族人制作了第一条彩花龙灯。以后在传承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今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菜花龙灯。
潜江菜花龙禀承传统,有一套完整的仪程:“插敬把”(上香)、拜土地神、走村户、唱大戏、“御笔封灯”、谢土地神、“焚龙纸”、入库等。
潜江菜花龙在制作上颇具特色,龙头与龙尾为篾扎纸糊的龙头与龙尾造型。龙身按传统分为十三节,每节以筒状造型,为竹、木扎制,内置铁环分为两层,外环为全环,内环为半环,内环底部焊接有烛台,整个铁环以横向与外筒连接。利用重心向下的原理,确保舞动龙身时,无论铁环怎样旋转,烛台始终向上而立。节与节之间以着五颜六色彩纸的48个竹环相连。它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彰显出水乡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具有一定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潜江菜花龙的玩耍套路很多,常见的有“独龙吞紫”、“二龙戏珠”、“五龙捧圣”、“麒麟送子”、“九龙下海”等。最为繁杂的套路是“八卦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