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芦花车牛返
说起“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村”这个村名的由来,还与闵子有着密切的关系。闵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后迁居宋都相邑(今淮北市相山)东(今闵贤集),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闵子秉性敦厚,刚直不阿,以德名于世。相传闵子少时丧母,父续娶姚氏,生二子,名闵革、闵蒙,继母偏爱己生。某年暮冬,其父驱车外出,命三子随从,闵子骞赶车。行至萧县城西南一个村庄,天气骤冷,朔风怒号,大雪纷飞,闵子骞颤抖不已,鞭坠于地。父怒,以鞭击之,衣破芦花飞扬,其父惊奇不解,又撕开其弟闵革、闵蒙衣服,尽是丝絮,这才恍然大悟,始知后母虐待子骞。遂勒车返回故里,决意休去后妻。为使家庭不致破裂,闵子骞跪而求之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其父听闵子骞言之有理,方罢休妻之事。后母闻之,深受感动,愧疚不己,自此痛改前非,待三子如一,终成为慈母。为此,孔子感而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闵子骞真是个孝子啊!他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让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都没有不好的闲话。明朝尚书李化龙也敬仰闵子之德而作诗颂曰:“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满地草萋萋。阶前几棵长松树,不是慈乌不敢栖”。人们为纪念闵子骞的孝行,将鞭打芦花处的村庄命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今人为图方便,简称“车牛返村”。还把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日(闵子骞的生日)定为古会,在“鞭打芦花车牛返”处逢会三天,引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