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 “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顶峰,海拔高度3077米,与“金顶寺院”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其意各有所表。该寺其历史沿革缘起普贤显相的“蒲公追鹿”和奉汉明帝旨建之传,创建于公元一世纪,应为峨眉山最早寺院之一。汉唐时的普光殿、光相寺、祖殿(开山祖殿)等,规模须小,也可凭为山中最早建寺依据。史载:明洪武初(约1377)国师宝昙奉旨来山重修寺院,时仅板屋一椽,因山高风大,总兵祁三春捐资,遂将之覆为铁瓦,俗称铁瓦殿,后被火焚。明代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妙峰(山西五台山僧)、惟密禅师来峨礼普贤,发愿铸三大士渗金像以铜殿覆之,即募西蜀藩王等,得黄金数千两,送往湖北荆州监制。明万历壬寅(1602),先后铸造铜殿三处:一在峨眉山,一在五台山,一在普陀山。明万历乙卯(1615)秋天运至峨眉组装,在大峨山铁瓦殿后的最高处,做成了普贤愿王铜殿,铜殿通高二丈五尺,宽一丈四尺四,进深一丈三尺五。铜殿上部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棂琐窗,殿中祀大士铜像,傍绕万佛,门枋空处雕画,云栈剑阁之险,顶部通体贴金,巍峨浩漾,迢耀天地,故称“金殿”或曰“金顶”,明神宗朱翊钧御题横额“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十六年(1890)该殿毁,光绪十八年(1892)寺僧心启、月照和尚新建砖木构造殿堂,铜碑、铜门、普贤铜像等法器置其中,殿脊之上置以渗金宝顶,仍不失“金顶”之庄严。寺东面的悬崖壁下,每当云雾相交,会出现奇妙的金顶祥光,即峨眉宝光(佛光)。“金顶祥光” 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峨眉十景” 之一。
民国12年和20年(1923、1931)又两次失火再建。1972年4月华藏寺又再遭火毁。寺虽屡遭祸殃,但因名震诸山,1983年仍被国家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汉传寺院。1986年人民政府和峨眉山佛教协会,共同出资重建金顶华藏寺,1989年落成,1990年9月11日举行了开光法会。
为恢复和庄严千座名山一座顶,把金顶华藏寺建成世界上著名的朝圣中心,2002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峨眉山两序大众勤俭集巨资,规划了重新“恢复华藏寺改造工程”,并根据《普贤行愿品》十大愿含义,拟建高48米的“十方普贤”圣像方案。佛教的根本问题是明心见性之开悟,“十方普贤”是人间佛教的具体表现。该工程历经4年,举世瞩目,千秋功德,已于2006年6月圆满。同年6月18日举行了盛大的“金顶华藏寺改造落成庆典”暨“十方普贤圣像开光法会”,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诸山长老、特邀嘉宾以及数千名信众缘聚华藏寺,“天下峨眉、云上金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