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亚一些国家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日本近期却频频与国际社会背道而驰:一个动作是为二战神风特攻队、明治维新年代工业遗址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二个动作是利用联合国审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时,执意将“各国领导人和年轻人访问广岛长崎核爆受害地”写入该《条约》。
上周开始,中日双方代表团就“‘全球领导人和年轻人访问核爆受害地’表述是否会出现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的最终文件里”问题在联合国出现了“对峙”。之前,日本政府派出多组外交官,对联合国一些成员国进行游说,换来了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日本的提案表示支持。
但是,中国的对日本动议的反对立场十分强硬,认为访问“广岛和长崎核爆受害地”的表述是歪曲历史的手段。5月22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主席费鲁基提交的最终文件草案里,没有日本提出的“全球领导人和年轻人访问核爆受害地”这样的表述。这无疑是日本外交上的挫折。
喜欢用文明的词汇掩盖自己二战侵略行为,这是日本的惯用手段。作为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日本每年都会在广岛、长崎举行纪念仪式。年复一年,政府代表致辞、市长致辞、受害者代表致辞、全场默哀、放飞和平鸽……陈列在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原子弹轰炸写真馆中的历史实物和图片在向后人展示核武器巨大破坏力的同时,也有意无意间塑造了日本人的受害者形象。
今年3月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罕见地出席了“东京大轰炸”70周年纪念活动。安倍在活动上说,日本将把悲惨战争的教训铭记在心,尽全力为世界持久和平做出贡献。观察家表示,此前日本首相一般不出席东京大轰炸纪念活动,今年安倍却出席,他表面上表示日本倡导和平,实际上是强调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对此,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5月18日在东京演讲时批评安倍充当历史认识的反面教材。他在分析安倍围绕历史认识问题的种种举动后指出,受其外祖父岸信介影响,安倍不想提“侵略”和“殖民统治”,也不想道歉,“选举获胜增强了安倍的自信,使其修宪、否定历史的本意显现出来”。
事实上,日本在广岛、长崎遭原子弹打击的问题上,一直在抢占一个奇怪的“道德高地”,那就是日本是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的原子弹,其打击的绝对受害者,对这一事件的纪念方式要完全配合日本社会的感受,而且还希望其他国家不仅官方要这样做,民间也不能就此越雷池一步。
这是一种强盗逻辑。日本此次想通过在审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加进“私货”,把自己打造成二战受害者形象,好像二战美国、苏联、中国才是施暴者,淡化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色彩。其实,让日本人反省一下,原子弹的罪恶,其原因就是该怪美国,要么怪自己。
正如日本明治大学教授山田朗近日在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发表的文章所说:“日本在战争后期遭受重创,从而产生了受害者意识。但与此同时,日本的加害者意识却非常淡薄。现在日中关系恶化,加害的历史越发不被人提起。为了对抗安倍政府的历史修正主义行为,每一个市民都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加害责任”。
山田朗一语道破天机。的确,日本人对二战性质的概念向来是暧昧模糊的。在日本,无论是媒体还是学界,“侵华战争”被说成是“日中战争”,“无条件投降”被说成是“终战”,完全模糊了这场战争的性质。现在国内有些期刊文章也使用日本人所谓的“中日战争”一词,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那场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无论是日本政府高层,还是日本舆论场,否认二战侵略罪行,进而把日本由“加害者”打扮成“受害者”,显得十分滑稽。然而,日本这样做,显然是安倍政府的既定方针,一定会“此计不成,又生一计”,充分拿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现场为平台,以达到自身是受害者这样欺世盗名的目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