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又称璧瓦,位于高邮市边境,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之一、江苏第三大淡水湖。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高邮湖跨江苏、安徽两省四地(高邮、宝应、金湖和天长)。
水域总面积为780平方公里,水位5.55米时,水面积648平方公里、苇滩和堤坝面积112.67平方公里。高邮湖同时又是一座“悬湖”,湖水水面以及部分湖底比运东里下河地区的地面还高。还有野鸭、白鹭等多种野生水鸟。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鹩、丹顶鹤、白鹭也在此繁殖越冬。
高邮湖是黄河引泻形成的。摘要高邮湖地区古为古潟湖浅洼平原,局部
高邮湖高邮湖
浅洼地段有小湖泊。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由于治河者多采用在黄河岸筑堤南岸分流以保漕为主的政策,把大量黄水引泻到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到了明代后期,才基本上汇为一湖。
高邮湖与其他湖泊相比,有3个特征:一,高邮湖是淮河的人江水道,既是湖又是河,具有泄洪作用;二,高邮湖是一座“悬湖”,湖面与湖底均比湖东里下河平原的地面为高,对湖东有洪水的威胁;三,高邮湖东傍大运河,湖的东堤便是大运河的西堤。
形成变迁
7000年前,高邮湖地区为海湾。上古时期成为古潟湖浅洼平原,局部浅洼地段有三十六湖,且湖湖连通。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由于治河者多采用在黄河北岸筑堤南岸分流以保漕为主政策,把大量黄水引泻到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明代黄淮并流,淮河入海河道淤塞,泥沙沉积。大约到了清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才汇成一湖。[1-2]
1958年建筑穿金沟,直达高邮湖的入江水道堤防。1950年以来,在高邮湖内清除行洪障碍,兴建新民滩控制工程,加固了防洪大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