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什么所谓成就的巨星---张国荣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最近看了很多当年天涯上关于张国荣的贴子,其中有一个贴子令我尤为赞叹,该贴的作者几乎从全方位去剖析张国荣,包括他的样貌、演戏、唱歌、名气等等,其中有几个结论令我非常受启发:(以下为引述该贴子作者的原话) 1.张国荣长得其实跟周星驰差不多,但是如果我这样说,估计很多荣迷要崩溃,所以我姑且说张国荣长得比周星驰帅一点。 2.张国荣没什么演技,只拿了一个影帝,而且来来去去都是同性恋,自己是同性恋,把同性恋演好,有什么了不起的。 3.张国荣唱歌实在不咋地,一直被谭咏麟压着,如果不是人家宣布再也不拿奖了,估计他连一次最受欢迎男歌手都拿不了。 4.90年代,刘德华、梅艳芳、成龙等红星都被当时入侵娱乐圈的黑社会“ 照顾 ”过,唯独张国荣没有,那说明他已经没名气了。 然后,该作者还列出了以上几点的排名,每一项排名张国荣都排在8、9名的位置,所以综上所述,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张国荣其实没什么成就。 问题是,这么一个没什么成就的所谓巨星,为什么十年来总有那么一大群人,死不断气地为他举办了一大堆的纪念活动?写下一大堆无病呻吟似的的纪念文章? 以下引用时光网特稿上的一段话: 今天,张国荣已经走了整十年,这十年之中,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超过50本,关于他的纪念专辑发行了十余张,纪念张国荣的官方音乐会举办了4场,他的两部电影——《倩女幽魂》和《东邪西毒》被修复重映。 另外,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也陆续举办过很多关于张国荣的作品展,其中,在日本所举办的《霸王别姬》艺术展览更被列为中日官方交流活动之一。 每年的4月1日,媒体会一如既往地拿出头版来刊载他的专题,无数人写下悼念他的文字,铺天盖地,直把西方的愚人节,变成了东方的纪念日。张国荣的死,催生出十年中最典型的“ 纪念文化 ”,这种文化,由自发转向被动,成为国人十年以来固定的社会思维。以媒体而言,每年的专题、文章都几乎大同小异,因为逝者已矣,大都是缺乏新料的悼词,让人审美疲劳,仍然会年复一年地做下去。 “每年都差不多的内容,连标题都差不多,但还是要继续做,现在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每年总要纪念他了,但大家都在做,你不做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看起来基本上就是到了这一天,来搞个纪念仪式而已。”广州一家报纸的记者如是说。 怀念一个没什么成就的巨星,竟然还形成了一种所谓的“ 纪念文化 ”,这似乎听起来就是一个笑话,然而,还有一个更大的笑话,2003年,由新浪网举办的中国十大文化偶像选举活动,张国荣硬是挤进了鲁迅、金庸等人的行列,成为了文化偶像之一。离谱乎?其实还不算,还有更离谱的,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历来将一些在各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的蜡像作为展示,而张国荣作为一个没什么成就的娱乐明星,他的蜡像,却偏偏成为了唯一一个放在了蜡像馆伟人殿堂的区域中,在他旁边的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蜡像。可笑乎?十分可笑。这里似乎有一个苗头,就是张国荣刚逝世不久,他就开始得到了非常高,比生前更高的重视。 为什么我们还在纪念张国荣?这是时光网上摆出来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问题,包括荣迷和非荣迷,当然,荣迷是抱着寻宝的心态去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非荣迷,至少相当一部分的非荣迷是抱着厌恶的心态去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我也解答不了这个问题的,我唯一可以做的,似乎只有把一些几乎尘封的资料引用上来,仅作为一个参考,另外,鉴于这篇文章是受天涯上那位说话发人深省的朋友所启发,所以我以下所说话的就不妨按照他的思路来。 1.张国荣的样貌。一个人长得美不美,其实就很见仁见智的,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尽管如此,有一些人的样貌似乎是并不局限于见仁见智之上。香港有一句谚语:你话你靓仔,你靓仔得过张国荣?(你说你长的帅,你能比张国荣帅?)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有以下几个根据。香港商台在八十年代曾经举办过一个名为香港十大靓人的选举活动,而张国荣当年就以毫无悬念的高票数荣登了榜首,被称为靓人之中的靓人。其后,香港在1996年和2000年两度举办了四大绝色的选举活动,而张国荣两次都入选,并且蝉联了榜首的宝座。由此可见,张国荣的靓是有口皆碑的。 2.张国荣的演技。其实演技本身就是很抽象的一个讲法,不要说普通人难以去判别,即便是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其实也很多时候不能准确去把握。有人认为可以从一个演员获得奖项的多少去判别他的演技的高低,其实这也是一个方法,但其实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我举个例子:卓别林的演技好不好?我想很多有了解过的人都会答“ 好 ”,然而,卓别林有拿过影帝么?几乎没有,卓别林数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只拿过三个电影奖项,分别是奥斯卡特殊表演奖、原创音乐奖和终身成就奖,但他拿的奖少和他的演技有什么关联么?几乎没有。 好了,下面应该很多人会知道我想说什么了,但我不打算说,我只想说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1993年关于《霸王别姬》的故事,这部几乎被赞誉为中国第一的电影,当年简直是在世界各大颁奖典礼上所向披靡,光最佳电影奖就收获了十个以上,其中包括金棕榈奖、金球奖等比较知名的奖项,而张国荣呢?作为主演的他肯定也收获丰富了吧?如果大家去搜索一下资料就很快发现,其实这部堪称伟大的电影只为他带来了两个影帝的头衔,而这两个影帝还是日本的颁奖礼颁给他的。那么大家熟悉的香港金像奖呢?中国金鸡奖和百花奖呢?台湾金马奖呢?说来十分有趣,它们都觉得张国荣绝对有资格评上影帝,但是它们都没有让张国荣有这个资格去评:香港金像奖认为《霸王别姬》不是香港制造的电影,不予参加资格,中国金鸡奖和百花奖认为《霸王别姬》涉及政治敏感题材,不予参加资格,台湾金马奖认为《霸王别姬》是中国内地的电影,不予参加资格。所以,不难发现,张国荣这部最拿的出手的电影其实是没有拿过一个中国的影帝的。 而第二个则是1997年关于《春光乍泄》的故事,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说话:同性恋的演员将同性恋的角色演好,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句话咋听起来好像还真有点道理,对啊!一个有相同生活经历的人当然要比其他没有的演员要演得容易一点,但如果将这句话反过来说:异性恋的演员将异性恋的角色演好,是很容易的事情。那又会如何?是不是等于说当大家都去演异性恋的电影时,同性恋的张国荣就相对比其他的演员都要好演技?更理应获得奖项?这个问题在当年明显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开始就说演技,有时连所谓的专业人士也很难判别的原因,因为这个说话就是由一众金马奖评委所给出来的。 所以,其实尽管张国荣似乎有不少的优秀电影,但其实这些所谓的优秀电影都是不能为他带来什么荣誉的。因此,只从一个演员所获得的奖项多少去判别他的演技高低,不能说没根据,但片面性是必然存在的。 相对于这个,一个演员的成功的电影,似乎更容易去表现出他的演技,但至于高还是低,还是那句话:见仁见智。 3.张国荣的唱功。其实这个东西跟演技倒很有些相似,比较抽象,很难去定义,所谓献丑不如藏拙,那我也不对其说太多,因为倘若真要说起来,一大堆专业名词翻出来之后,估计也是说不清楚。我比较想指出一个问题,就是80年代张国荣在唱歌事业上被谭咏麟“ 压着 ”一说。其实这个“ 压着 ”现象的出现是有些根据的,谭咏麟在70年代组温拿乐队时,唱歌事业已经是红透半片天,其后到了台湾发展,更夺得了金马影帝,可谓歌影双收。到了80年代,温拿乐队解散,谭咏麟夹带着以往的人气,一直都是凌驾于刚出道不久的张国荣之上。如果当其时反而出现谭咏麟压不住张国荣,恐怕那才是成问题了。而且根据当时每年的颁奖礼情况来看,张国荣在1983-1987年的颁奖礼上,获奖情况是0首金曲---1首金曲---1首金曲---2首金曲 年度金曲---1首金曲 年度金曲 年度销量冠军。按这个发展趋势下去,1988年应该是什么境况?当然,谭咏麟早已经退了,这自然只成为了一个猜想。另外,我再指出一个事实,90年代,刘德华在劲歌金曲颁奖礼上共夺得6次最受欢迎男歌手,而张学友只获得过1次,如果套用谭张二人的情况,这是否又足以说明张学友唱功不如刘德华呢?这个就由大家自行判别了。我想,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都是见仁见智的。 另外,不妨再普及一下,2005年,美国CNN电视台评选出全球五大音乐指标音乐家,分别是米高杰克逊、甲壳虫乐队、张国荣、猫王和鲍勃马利。张国荣成为了亚洲唯一上榜的歌手,在CNN的官网上,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关于张国荣2000年《热情演唱会》的影像和资料。《热情演唱会》是张国荣所做的最后一个演唱会,也是他最被推崇的一个演唱会,这个演唱会跟他本人一样,都是多灾多难,备受争议的,先是在香港本土被大多的传媒各种丑化批评,随着巡回世界演出后,却逐渐赢得了世界各地传媒高度的赞扬。其实在这个评选上似乎给了人们一个启示,表演音乐是否只仅限于唱呢?实话实说,唱得比张国荣好的,例如技巧、声线、节奏等等,香港乐坛明显大有人在,不过,如果要说到在舞台上的演唱,国外似乎更推崇张国荣的表演方式和水准,哦,还有那部分前倨后恭的香港传媒。 4.张国荣的名气。剩下的这一点,其实倒是不大需要说的,因为这个家伙从逝世到现在超过十年,都在被人赞着和骂着,就足以说明他名气基本没下滑过。张国荣在80年代和90年代都曾经被评为香港的十大红人第一位,韩国的最受欢迎外国艺人第一位,日本最受欢迎外国艺人第一位,所谓烂船都有三斤钉,这大概就造成了这个家伙到现在都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赞着和骂着的原因吧。 为什么我们还在怀念张国荣?我想,如果试着去解释,就是当一个艺人,尤其是已经逝世的艺人,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存在于社会的舆论或者人们的注视中,客观地来说,是说明这个艺人仍然有着其潜在价值,不管是艺术上还是商业上。直接地来讲,就是他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可以是他的作品,也可以是他的人格,当然,也可以是他的那副皮囊,当他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会起到一个最直接的广泛宣传作用,从而很容易引发一个跟风现象,没错,任何明星的粉丝其实都很难摆脱有跟风的存在。跟风现象导致了张国荣的粉丝反常地越来越多,而当这种跟风现象成为了一个十年不变的文化现象之后,这种增长尤甚,这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洛枫教授所提出的所谓“后荣迷”现象。 最后我引用香港一位填词人林夕的话来作结:张国荣最大的成就其实不在于他拍了多少好电影,唱了多少好歌,也不在于他的真善美的人格,而是更在于他当年勇敢地从柜子里跳了出来,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给他的同性爱人,这种行为让相当一部分人更加直接地去接触到同性恋,或者可以说消除了部分对同性恋的误解。 我对林夕这句话的解读是,一个艺人的成就,其实更在于他的作品所带出来的思想,究竟是前卫,还是“钱围“。

female bully(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