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水中游的南岸,自古是州、道、郡、府、县治所在地,汉水中游的文化、交通、商业中心,向为军事战略要地。对于它的名称来由,也就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襄阳之名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新汉王莽改襄阳为相阳。汉光武帝时恢复襄阳名称。汉时已取襄阳为县名,汉献帝建安三十年(公元208年)始设襄阳郡,其后襄阳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襄阳是以方位命名。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那么襄阳是依何地理实体而得名呢?一说“襄山”,一说“襄水”。《汉唐地理书抄》从《太平御览》引录的《荆州图副》写道:襄阳“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 。《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襄阳“城西五里有襄山”。但我们把古地图、史料同地形反复核对,襄阳城北或城西是汉水或一片平原,根本无山。只是城西、城南有山,城却不能称其阳,而称其为阴了。很显然,襄阳以山命名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而《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卷二十八)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那么,襄阳是以汉水改道称呼,还是另外有一条襄水呢?
有的史料把檀溪当作襄水,这是一种误解。《水经注·沔水》篇写得甚明,自鸭湖流出一水,经过名檀溪的地方,其水才称檀溪。它傍襄阳城西里余,向北流注入汉水。习凿齿在《襄阳记》中已注"檀溪带其西",到唐宪宗时"已涸"(《元和郡县图志》)。自鸭湖又分的一水,东南流,称襄水。这说明檀溪和襄水,其位置与流向并不一致,一水早已湮没,一水今仍存在。 那么襄水的源头在哪里?有些史料沿用"水出县西柳子山"之说。遍访襄阳人均不知晓柳子山之名和其地理位置。柳子山之名既已失用,又难于确定其地理位置。于是我们多次逆水溯源,踏查出襄水源头在襄阳城南扁山西麓的泉水坑处,有数孔泉眼,终年涌水不断。其泉水沿宋家包北侧,经转子山、官路口北流,汇摩旗山东麓杨家岗流出的泉水,继续北流,经麒麟店汇孙家冲所流溪水,进入营盘地,汇虎头山冲所流溪水,东流经琵琶山、真武山、羊祜山、郑家山,绕岘首山向南流,于观音阁旁注入汉水。长约18公里,流经面积30平方公里。襄水今日河道流向与史料所载大体相同。 综上所述,襄阳是因其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