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还是移风易俗。我们长期以来被训练成了一种思维模式,有人有困难了,要捐款,有人扎根山区奉献教育,捐书捐款。
到了微博时代,更简单了,例如环卫工人大过年扫大街,拍个照,然后转发,给个最美环卫工人,山区老师数十年奉献教育,最美女教师,转发,感动,完事。
那么这跟领导逢年过节作秀探望一线摆pose有何区别?
具体到某个问题,就拿环卫工人的辛苦是谁造成的来水哦?行人?一部分是,但这不是最主要原因。换个问题,如果放假期间给几万元奖金还觉得辛苦吗?
关键就在这里,政府管理部门在压榨环卫工人的劳动价值。对于改善环卫工人的生活而言,少扔垃圾是没用的,要给钱。奉献是最可耻的剥削,不要试图让人奉献,而是让一个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劳动所得。你说他一百句最美,他上地铁还有人嫌他脏,你让他扫大街有正常的劳动保障,正常的休息日,还有高额的脏活累活补贴,他可以下得起馆子买得起车,不用尊重他,自然就会有人来尊重。
社会是分层的,也是分工的,有些工作必须有人去做,而环卫工清洁员等被人看来是最底层的工种,今年来关心底层劳动者的新闻层出不穷,这种出发点倒不如说它源于我们那所谓的伟大的怜悯心,为什么?,别说那些高尚的话,越是满口的仁义道德,就越是不道德,也许你们会在空间,朋友圈,微博上转转,但你们在大街上谁会看他们一眼,估计闲谈时还要去开他们的玩笑,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扫大街搬砖云云,这种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而我们却需要同情心的发泄,所以,底层劳动者满足了大多数人在节日到来前那慈悲的出口,所以就火了,但为什么很多人看了会觉得不适,就是因为太造作,而这批人恰恰就是真实的接触过底层群体和理解他们的人。任何事,太多矫情就过了。
理解和尊重都没用,这种阴天下雨打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式的一次性道德救济没用,要付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