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风土人情_当地民俗介绍

家乡区县: 沙坡头区

宁夏地处“丝绸之路”上,拥有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下面由宁波旅游网为您介绍宁夏风土人情_当地民俗介绍:

宁夏是中国的回族之乡,它以勤劳、智慧、洁净著称的回族遍布宁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教,称穆斯林,保持着严格的宗教习俗,尤以山区农村为甚。回族通用汉语,只有极少学识渊博的阿訇通晓阿拉伯语,一般群众的日常用语中也保留着少量的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汇,如:“多斯第”(兄弟)、“色俩目”(吉祥如意)、“虎夫奈提”(满意)、“依玛尼”(信仰)、“哈俩利”(贞洁善美)、“都士曼”(仇人)、“伊不利斯”(魔鬼)等。

在宁夏凡大一点的回民居住点,都有礼拜堂--清真寺。寺之大小不一,但都必须有礼拜堂、经堂和水房(沐浴室)。穆斯林的功课是:念(念经)、礼(拜主)、斋(每年封斋一个月)、课(拿出1/40的余财施散给贫穷者或清真寺,以调剂贫富)、朝(凡经济条件允许者,每人一生可到麦加朝觐一次)五种天命。每天分时辰作五次礼拜,每礼拜五为主麻日,要聚礼。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剪窗花,爱弹口弦。每当月上柳梢或星光灿烂的夜晚,在竹林萧萧,溪水潺潺的山庄,你经常会听到一种令人神往心醉的“叮叮冬冬”的“口弦”声响。它或弱或强、或低或高。或断或续、或远或近,十分悦耳动听。

“口弦”也叫“口琴”、“口衔子”,是一种衔在嘴边的民间小型弹拨乐器。口弦有竹制和铁制的两种。竹制的,长10厘米,扯线弹奏。铁制的,长5厘米,拨钩簧弹奏。弹拨时,琴体中间的钩簧里外颤动,放于嘴边,用口腔做共鸣箱,以口形、气息变化控制,形成音阶。弹奏起来,随心所欲,轻松自如。经常弹奏的曲调有:“廊檐滴水”、“骆驼铃”、“珍珠倒卷帘”等。回族妇女还喜欢在口弦上系上五颜六色的丝穗子、珠子等装饰品,不弹时挂在衣服纽扣上,这既是爱美的表示,又是有音乐才能的显示。 回族,喜爱武术运动,规武术为圣行。回族人民习练武术,目的用以自卫,强健身骨。明代中后期,显赫一时的马家枪、沙家枪、“回回十八肘”就广为流传,清代中后期、又盛行“教门弹腿”。回族中历来有许多名噪武坛的武术家。回族青少年男子还喜欢在草地上打木球,在山坡上下“狼吃羊”围方,斗智斗勇,健脑强身。

孙好(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