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乐禅寺

家乡区县: 浙江省余杭区

安乐禅寺坐落在余杭古镇安乐山西南角。

相传唐进士陈季卿在安乐山青龙寺观赢图心动,遇终南山老人折竹为舟,季卿登舟至桃源,倏多桃花不知所在,故称之为桃花山。

宋·李纲高宗时为宰相,在《过尚书处仁公墓》留有诗句“那知春水路,昔日是桃源。”

又传宫廷画师戴进因受谢环等嫉妒,愤而搁笔隐姓埋名,南下来到余杭桃花山。在善法寺与老和尚奕棋,谈书论画半年有余。戴进画了一幅狮子图,在回宫前将此图赠与老和尚以示感谢。戴进临行时交代:待他走远后方可把此画展开。哪知老和尚心急,戴进去后即将此画展开挂于中堂,忽而画中狮子跃入地面!戴进在半路一惊,知老和尚已将画展开狮子跃出,心中很急,怕狮子伤害余杭百姓,急急返回。几经周折,幸有仙童协助,方将狮子制住,后变为一座形若雄师的小山,后人就将此山命名为狮子山。

狮子山安乐寺,确确实实是个鸟语花香、气候温和、桃花盛开、林内滴翠、日轮西照、霞光云影的江南山寨。(907—931年)吴越王之子钱淑来此山中疗疾。由于当时庆善院寺僧精通医道,常从安乐山和狮子山中采集草药为钱淑太子治病。太子病愈,钱武肃王为感恩,在桃花山上筑建一座五层纪念塔,名为安乐塔。随着塔的建成,桃花山又名为安乐山。

后晋时余杭人刘延绍,幼时习儒应进士未成,乃出家开元寺为僧。在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归余杭安乐山创建庆善院(安乐寺前身)。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为善法禅寺,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宋元实、严印持诸君竭尽心思化缘集资,及径山寺无畏禅师损其衣钵,修复殿堂,俗名为安乐禅寺。天启二年(1622年),王在公,号芥庵,江苏昆山人,杭州郡丕,弃官礼峨嵋山,后居径山寺,倡导孝廉,与顾大章、顾大韶、钱谦益、瞿轼耒、李毅、徐梗、沈焕然、时轼景等诸僧大师重建安乐寺。有殿宇、钟楼18楹,佛像百尊,香火旺盛,成为径山寺下院。当时东南方上径山寺的香客,途经余杭,由安乐寺接待。安乐寺周边桃花盛开,松风呼啸,佛香漠漠。宋代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罢相后,曾由金陵来余杭安乐寺小住并题诗:“聊行弄芳草,独生隐蒲团。问卷茅檐日,君家有此无?”

安乐禅寺佛教宗源为:径山禅寺临济宗,安乐禅寺为东明堂。笔者在原安乐寺前池塘中就曾找到原安乐寺释念因老和尚灵塔。此灵塔安放在天皇殿门前,灵塔石刻:东明堂上圆寂先师上本下念因老和尚之塔,落款为:不孝徒行通顶礼。

安乐禅寺一千多年来几经劫难,几度重建,历尽沧桑。在1943年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当时寺院中还有冰餐、冰苗及松华禅师。一日,日军将多名抗日志士吊在安乐寺外水沟旁的一棵榆树上杀害。寺院内冰餐大师从花窗中看见,当即被吓疯,后出走下落不明。松华禅师自幼出家灵隐寺,后来又结茅居安乐寺中50余年。勤恳护林养林,使今安乐山林风滴翠、霞光云影、独立苍茫,俨然有小雷峰之目。

孤独患者(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