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郭扶镇,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显得格外神秘;而近日,在郭扶人心中,却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悲伤。他们所熟悉的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罗昭义突然离开了。 这个消息如同炸雷般,震在了每个郭扶人的心上,无数村民为此痛哭不已。究竟是怎样了不起的人,令人如此伤心怀念?
“其实他很平凡,只不过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书记…”团结村村民綦正国哀伤地说道。
为民:临危受命整顿后进为先进
罗昭义,男,郭扶人。在郭扶政府已经工作了整整32年,曾任篆塘乡、分水乡的乡长,10年前改非,如今就差不到两年,便可安然退。可退居二线的他并没有“磨洋工”,而是本着“革命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信念,毅然决然地冲锋在最前面。
如果你要问,他到底做过些什么?一个铿锵有力地声音告诉你:他的成绩并不辉煌,无非是用短短一年的时间,下派到团结村当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让团结村摘掉了后进的帽子,并跻身为先进;他的形象也并不伟大,无非是常年忙于工作,为村里招商引资,从没按时回家罢了。
团结村不“团结”本是镇里众所周知的事。团结村由原来的辽坝、团结两村合并而成,曾经因为干部不团结、群众矛盾多,成了被区里点名的后进村。
时年57岁的他,临危受命,扛下了整顿团结村的大旗,并立下了半年整顿完毕的“军令状”。
要致富,先修路。接任工作后,白天,他便和村干部忙不迭地商量发展大计,为当地发展定位,及时启动了农业增收、水利建设和旅游增收等工程,探索致富之路;还亲力亲为,带领村民一锄头一铲子,耗时3个月,修通了茶婆婆至铜鼓殿的6.5公里公路。
晚上,他放弃休息时间,与村民聊家常、化矛盾,挨家挨户收集民情,了解他们的难处。
团结村村民大都散居在大山深处的各个角落,有时候户与户之间,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收集民情这项工作并没有想象地那样轻松。
忙至深夜11、12点,成了习以为常的事。终于,在半年的时间内,他走完了全村546户人家,握紧了村民求发展的“拳头”,凝聚起1983名村民的心,也解开了干部和群众之间多年的心结。
务实:足迹遍布山间 追溯2000年历史
“干我们这项工作,辛苦自知。”这句话,是罗昭义生前经常和“知己”三塘村村支部书记邓世全说的话。“还有两年,等过两年我退休了,到时候我们兄弟俩可得好好游山玩水一次……”
除了担任村支部书记,罗昭义还肩负着挖掘郭扶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工作。如果没有他,郭扶的历史还只能往上写300多年,如今却能追溯到2000多年前。
为了追寻南平僚文化历史遗迹,他怀揣着一份责任。几年来,利用休息时间,走遍郭扶大小山头。
跟随邓世全的脚步,记者尝试着寻找罗昭义曾经无数次往返的足迹。幽静的林间,高大的树木,起脚踩在垫满落叶的路上,仍是一路湿滑。
山间的坡度起伏不断,杂草丛生,又太过陡峭,十分难行;一个不留神,擦破皮、摔跤就是瞬间的事儿,记者手脚并用,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前行,仍免不了要人搀扶一把。
而就是这样的一条路,罗昭义白天走晚上走,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路上奔走着。
“就这样还算好的,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全是悬崖峭壁,只能靠自己攀爬。”邓世全说。最令他记忆犹新的,是龙泉村花耳岩的“藏经洞”,因其悬在绝岩上,少说也有20多米高,只能靠腰间拴一根绳子,一点点放开再往下移。
罗昭义本来有恐高症,又有高血压,完全可以由其他人代为查看,拍照为证。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硬是咬咬牙,笨拙缓慢地爬了下去,亲身到现场仔细查看文化遗址的每个细节。
直到罗昭义的离世,他仍有两大遗憾,一个是曾经三次鼓足勇气却依然没能攀上牯牛背山;另一个就是,他还没有等到自己所撰稿的《街镇历史文化丛书—凉都高庙》出版。
清廉:自掏腰包作油钱 唯有清廉留其名
曾与罗昭义共事过的人,提起他总会有很多关键词:工作拼命、为人好、有能力、实干家、责任心强……还有一点,就是一生节俭清廉。
罗昭义走了,离开了他最爱的亲人、朋友,而唯一留下的贵重物品就是一台摩托车。
这是他的“座驾”。
作为工作中的“老革命”,他从来不搞特殊化。以前,下村开展工作都是步行前往,直到接任村支书工作以来,为了及时赶到工作现场,他才舍得花钱为自己添置了一台摩托车。直至他离世,从未开口要求报销过一分油费或者一顿伙食费,都是自掏腰包。
“这台摩托车可算不上值钱,山路难行,它不知道陪着罗昭义摔了多少次跟头。”邓世全说,如今有的村干部办事都开上了轿车,而他却“抠门”得紧,凡事都替组织着想,能节约的都尽量节约。
就是骑着这台摩托车,风尘仆仆的他为村里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就是骑着这台摩托车,汗流浃背的他为村里带来了开发商落户的消息;也就是骑着这台摩托车,慈祥和蔼的他却缺席了女儿结婚的重要场合…
村里发展起来了,他从未利用职务之便,动用过村里一分钱,还总是第一个带头捐款捐物,帮助村里兴修基础设施。
他离开了,走得那么突然。走的时候他还正准备到团结村考察南平僚文化,却在去的路上倒下了,倒在了他的“铁驴”旁。
“如果你太累了,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可以原谅你的不告而别。”妻子陈光琴哽咽着说,罗昭义辛苦了大半辈子,风里来雨里去的,他终于可以好好歇一歇了…
你若常在,四季安好。如今,他虽已离去,可却从未远离。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在郭扶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好干部,他的理想、人格和奉献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woshimingming
我为家乡代言:http://www.wutongzi.com/kan/chongqing/qijian.html
梧桐子网站的主页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21657862.html
梧桐子微博:http://weibo.com/wutongzi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