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邦(1902~1980),中国地震学家。中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最早的地震地球物理学家之一。1930年在北平西郊创建我国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成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地震台。1943年在重庆北碚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近代地震仪——霓式Ⅰ型水平向地震仪,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设计制造了51式多种型号的地震仪,并领导建成我国第一批全国地震基本台站,负责提供国家基本建设地震烈变数据,同时编制我国第一幅《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主编了第一部《中国大地震目录》,为中国地震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地震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李善邦(1902~1980),中国地震学家[1] 。中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1902年10月2日生于广东兴宁,1980年4月29日卒于北京。1925年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地震研究室主任。1930年建起中国自办的第一个地震台北平鹫峰地震台,并用其观测资料编辑出版《鹫峰地震月报》和《鹫峰地震专刊》。抗日战争时期,转赴水口山、攀枝花地区做物探工作,指导地磁三要素测量,50年代据此制成中国第一幅地磁图。1943年制成水平摆
鹫峰地震台
鹫峰地震台
式地震仪,建成四川北碚地震台。50年代,用他设计制造的仪器装备了第一批地震台站,构成地震台网。他参加中国历史地震资料的整理工作,完成了第一份地震区域划分图,编辑《中国地震目录》。他把历史上记载的地震烈度和震级联系起来,总结成公式,此工作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将50年的地震工作经验总结为《中国地震》一书,全面论述了中国地震并兼及全球的地震资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