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苹果的新宠Apple Watch?我想,它是一件成功的「时间机器」,一箭双雕——互联网圈或科技新秀们不妨学学苹果是如何向外界描述一件跨界的科技产品,以及这背后严谨的产品管理与期望值管理,又是如何为苹果延续高市值神话创造时间窗口。
说说产品管理,引用一下四番微信群好友胡晓东的观点:「产品管理有四个核心,即量化管理、节奏管理、均衡管理与期望值管理,全球范围内只有苹果一家公司四能皆全。」
节奏管理对于苹果这家公司可能更重要,毕竟它已经处在会辉煌的高市值时刻,但一个隐忧在于iPhone产品贡献了2/3的营收,它的高出货量与高毛利几乎是手机界无法企及的神话,但这也意味着iPhone一旦没有达到外界的预期,市值就会产生强烈波动。
所以,苹果需要很好的平衡术,在不同节点控制自己的产品发布节奏。这里引用一下「夸克点评」作者王如晨的一项发现:
如果你仔细体会苹果全年的发布会策略,它几乎就是经典的市值管理关守,对应三个周期的股价效应:
1、春天,往往是淡季,苹果基本上会发布新的笔记本产品,一些创新型的小型产品,稳定股价;
2、夏天,市场趋热,苹果往往会发布全年新的商业理念,侧重软件、服务及生态构建,并对下一季硬件产品做出提示,引发追随;
3、秋天,苹果会推出全年最重头的硬件产品,过去几年当然是iphone手机,然后刺激股价一直到年底。
于是,你会发现苹果的办法是先放出高价位的预期值,让用户不至于对价位过于反弹,然后在发布会的时候,明确一个大的原则——高于科技公司的低毛利价位线,又低于传统手表行业的奢侈价位线。与此同时,通过三个大的版本来量化管理,最低价位2000多块,很多普通用户可以接受,最高价位12万元,并通过明确的外观设计做好区隔,以满足部分用户的炫富土豪心理。
这种策略会不会有效呢?以我对国人心态的非善意揣摩,会很有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