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南方周末,你想干什么?”,看完之后感想颇多。自己原来也是《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曾经为了买一份南方周末的报纸踩单车跑遍住宿周围几个报刊亭。但现在对南方周末的报道越来越感失望。所以,读了这篇文章,觉得这位仁兄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转给大家一起共享。以下是文章的正文:
南方周末在报道藏独事件的问题上,挨了网友的一片骂声之后,又发了采访了教育部的官员,发了一篇批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文章,大意是说高校评估就是造假,就是形式主义,而且用广西师大6位校领导迎接评估专家组女秘书配发的报道,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批评高校评估的旋风。关于报道的本身列举的事实,我不想说什么,因为那是事实,但我作为一个高校的普通工作人员,一个南方周末曾今忠实的读者,我想问,南方周末,你想干什么?
我不知道,南方周末的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是否真的到接受评估的学校去认真采访过,但我能肯定的是这个记者没有学习评估指标体系,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不清楚,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懂高等教育管理,如果他说他懂这些,我就更加怀疑他写这篇文章的动机了。
我想反问一下这位记者,为什么要把“秘书”、“女秘书”和“高校领导”联系起来;我更想问一下这位记者,为什么女秘书就不值得领导的尊重?是不是因为这个女秘书漂亮,就不值得被这6位领导尊重?难道就因为她生得漂亮就是错了?又难道就因为她是秘书,她的人格尊严就必须比这6位厅级领导低吗?
虽然我认为这张照片没让这位秘书自豪的必要,然而问到这里,我不禁敬佩广西师大6位领导,能能够同一位普通的秘书一起合影,这在其它的时间、其它的地点,或者在其它的单位是多么少啊!我也认正这位女秘书大没必要感到不安和紧张,我要替你说一声,你只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礼之不存,貌将焉附?
我不禁更要问这位记者,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一定要把“漂亮的女秘书”和社会的阴暗面联系起来,如果你真是经常这样联想,我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我就是心理医生,不介意的话,请你来找我。
我不知道,高校为了评估建楼房,买设备有什么错?建这些楼房,买这些设备不正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吗?这难道也错了,我想这些楼房和设备不是为某一个领导或者某一个老师准备的吧。哪一个工地,又没有噪场污染呢?在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下一代人要求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今天,高校贷款建楼,买设备更显得难能可贵,它们在困难中为广大的学子能够接受到更好条件的高等教育默默地创造条件,又有谁能够统计它们所牺牲了多少应该给教师的利益?至少,这些建楼房买设备的钱,不是被贪污、挪用了吧?这位记者先生,你为什么不去采访一下,教育法明文规定国家对教育投入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在我国从来没有达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达到的标准原因呢?
南方周末的记者还专门去采访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的李志宏副主任,大有不把评估批倒不罢休的意思,评估真的一钱不值了吗?我不是高校的领导,不是中层干部,我不否认有些学校为了猎取更好的评估结果,而搞形式主义,弄得老师们很烦,甚至有一些反感,然而我想说的是这是支流,是局部。高校接受评估的过程远比评估的结果要重要,这也就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点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评估,为高校培养了大批真正懂得高校管理的干部,每一所接受过请评估的高校领导都有深刻地体会,这一点也正是他们为什么绝大部分都欢迎评估的原因,评估的正面作用对任何一所高校,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