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三八六旅和决死纵队第一旅进行干部调整,杨世荣被调到决死纵队工作,最初担任决死一旅组织科副科长,后调任决死一旅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这时,日寇以“铁滚大扫荡”战术向我边区进攻,施行“三光政策”,大肆抢粮、毁粮,妄图断绝我根据地军民的生路。我军一方面要打仗,另一方面又要搞生产,以减轻人民的负担。面对险恶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杨世荣十分重视抓好政治思想工作,注意发扬民主,并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带动全团干部战士。
1944年,阎锡山与日寇勾结,并在日军的配合下大举向我太岳地区进犯。太岳军区决定进行坚决反击。6月12日,二十五团和三十八团奔袭全歼日伪军一个团直机关及两个营。9月,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太岳军区决定集中兵力发动第二次青(城)浮(山)战役,以消灭阎锡山的六十一军主力七十二师。我二十二团、三十八团和洪赵支队联合组成左纵队,首先攻歼驻守徐家安子的敌七十二师二一五团。战斗中,杨世荣把政治工作做到前沿,把政治鼓动带到阵地。阎军虽然利用坚固工事进行顽抗,使我参战部队伤亡很大,所剩不足2个连。但由于他们平时养成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终于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攻克徐家安子,全歼了守敌。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世荣被调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三团任政委。1946年1月,他进入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
1946年7月,胡宗南和阎锡山联合进犯晋南解放区,被我太岳部队击退。8月,我军发动晋南战役,向驻扎在同蒲路上临汾至灵石一线的蒋军发动攻势,先后解放了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石、豫城等地。在攻打洪洞县的战斗中,杨世荣带领突击队猛打猛冲,指挥部队攻进县城。在激烈的枪林弹雨中,他右腿负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所限,这粒子弹在他身上成了永久的纪念,伴随他度过了以后的41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